资讯详情

中英混说的你 是FASHION还是磕碜

编辑Frank 2017-03-21 08:34
2189

这些天,我always feel bad,因为money总是不够,anyway,还是要smile着活下去。

最近,小侨get了一个能让bigger提升的新way,就是这样,中英夹杂着说话,仿佛,整个人都洋气了呢。

据说,这是一个新语言现象,越来越多的年轻一代都开始加入了中英混说的大部队。

但这种情况,却遭到了非议。

赞成者认为,语言嘛,能沟通就好啦,只要能够达到目的,对方听得懂,爱怎么花样夹英文都是可以滴。

当然,这一派的代表,被归结为由华侨华人、海归、留学生、在华外企职员、和香港人组成。

额,先抛开装bigger这个不可控因素。来深究一下为什么这部分群体会有这种现象存在。

其实,主要还是涉及到了一个核心——语码转换,code-switching。

噔噔噔,敲黑板。小侨要开课了,说到“语码转换”,其实全世界都存在这个现象,这是为啥呢。比如新加坡人的语言切换,是出了名的厉害。而非洲人民更神奇,聊天和买东西时候用的都是不同语言,有这种现象,就是因为——需要啊。

产生“语码转换”的根本原因就是,有很多人处在多语言环境中,而在这个语境中,表达自己最不费力、最得心应手的方式就是两种语言夹杂。

比如说,留学生。

一个在美中国留学生,他上学期间,绝对整天被assignment、quiz、deadline这些要命的东西包围。而回到他的个人生活,他的圈子里一定有很多华人,当他在私人空间与华人交流时,必定自然而然就夹杂了部分英语,一是语境造就了他对一些词汇的脱口而出;二是,一些单词有某种特定语意,并不是你想翻译就能翻译出来的。这个时候,当然是直接说英文单词比较easy啦。

还有那些华侨华人、在华外企员工、海归、香港人都是同样道理嘛,当一个概念在大脑中与英文的连结度更强,它就更容易被人想到并第一时间说出来。

但是,就有人觉得,这样说话简直是找打。你们这些天天满嘴飙英文,动不动来两句well、anyway的哥们姐们,还能不能继续愉快的玩耍。

钱钟书曾在其著名小说《围城》中对一个旧时上海滩的洋买办张先生有一段描述:“跟外国人来往惯了 ,说话有个特征——喜欢中国话里夹无谓的英文字。他并无中文难达的新意,需要借英文来讲;所以他说话里嵌的英文字,还比不得嘴里嵌的金牙,因为金牙不仅妆点,尚可使用,只好比牙缝里嵌的 肉屑,表示饭菜吃得好,此外全无用处。”

人民网也对这个现象提出了批评。人民网认为,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外语词已经渗入中国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不分场合、不分层次过度使用外语词的情况不仅在自媒体上越来越常见,甚至主流媒体、正规出版物都难以避免。

这种现象被中国专家直接指责为,是文化不自信的体现,也不符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

所以,在中文里夹杂英文,关键还在中国社会这种完全没有必要说英语的情况下。这种行为被视为是故装洋气,不伦不类,令人反感。

当然,说话是一门艺术,既然是要说给人听的,那就别说“鬼话”。

并不是任何一个懂英文的人在面对中英文切换时都能get到你的point!也并不是每一个繁琐的词语如美国男子职业篮球联赛,都不能用NBA这样大家都知道的简单词汇表达。

小侨倒觉得,语言现象没有必要分个对错,最理想的状态就是,审视情况,视语境而定。毕竟,年轻人还too young,给些time让大家改进,让人们适应,没什么损失。

(文字源自侨报网,经纪人房产网编辑整理,图片由经纪人房网购买版权禁止转载,我们充分尊重知识产权,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