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风云
李開復:雲端硬體是臺灣契機
发表于 2010-03-27 15:21 創新工場董事長李開復23日在玉山科技協會舉辦的“探索智慧型產業新藍海”高峰論壇上,以“21世紀的創新”為題進行專題演講。會後他表示,雲端是必然的趨勢,他非常看好,創新工場現在已經有60至70名的技術天才正開發新的行動上網及電子商務商機,這段期間也與鴻海、聯發科、中華電信等在硬體及服務擅長 的企業討論合作的可能。他指出,鴻海對他們的幫助非常大。
雲端發展速度不快
認為,不管是“雲”上面或是終“端”的硬體都是臺灣的契機,像大型的網路公司的機器(如Data center、Cluster等)、還有手機等,很多是臺灣企業製造的。但雲端最大的價值還是來自軟體與服務,所以企業要想好是要自己來做,或是尋找合作 夥伴。
但他也說“雲端產業要發展起來還不是非常快,不同國家及地區會有不同的發展及規畫。”例如大陸手機普遍,但76%用戶都是28歲以下,可 能負擔不起現在3G的月租費;因此要考慮雲及端方面不會馬上接起來,可是3G一旦起來就會走得很快。臺灣3G化則非常快,現在已經在規畫4G,手機雲端化 會相當迅速。
5年後兩岸網友8億
李開復說,“行動上網”是創新工場發展重心,估計兩岸5年後將有8億多上網用戶,未來最大的市場則會來自大陸,尤其是28歲以下的年輕族 群,所以今年會先在大陸推出產品(但不會是硬體類)。另外也因為跟中華電信將有合作,下一階段的開發會考慮臺灣用戶的需求,且能對大陸用戶產生引導性,但 這是個長遠計畫。
他認為不能把美國製造的手機漢語化拿到中國使用,應該要為用戶開發需要的東西,而非一致的東西。例如在用戶使用功能的偏好上,他表示,美 國用戶使用年齡平均是42歲,所以主要使用功能是搜尋、地圖、瀏覽器、Mail、Youtube及社交;大陸用戶平均年齡在25歲,偏好使用音樂、遊戲、即時通、電子書、照片、社交,兩地幾乎沒有交集;臺灣用戶偏好則介於中間略偏美國。
最後他也希望能在兩岸扮演年輕人的導師,因為臺灣的年輕人在世界觀及產品設計有更多經驗,大陸則在本土市場有觀點,他想要把在 Apple、Microsoft、Google所學到的創新方式都能分享給他們。


推荐阅读
本类热门


评论 (0人参与)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