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风云

澳洲大堡礁珊瑚27年來消失一半
发表于 2012-10-11 01:21 (本報綜合報導)澳洲海洋科學研究所 (AIMS) 的研究報告發現,大堡礁(Great Barrier Reef)的珊瑚礁正在受熱帶氣旋和一種本地海星破壞等因素的影響,在過去27年中消失了一半。流失速度從2006年起加快,如果此一趨勢不變,十年後大堡礁的珊瑚覆蓋率可能只剩5%至10%。
来源:本報綜合報導
這項報告刊登於《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結論來自迄今全球對珊瑚礁最大規模的監測計畫,研究人員出海時間逾2700百天,共監測200多個獨立珊瑚礁。
科學家在2日發表的報告中警告,大堡礁的珊瑚礁消失速度比原來預測的要快,如果按照目前的趨勢發展下去,到2022年大堡礁的珊瑚礁規模將繼續減少,生物多樣性將降低。在調查的214處珊瑚礁中,珊瑚覆蓋率從1985年的28%下降至2012年的13.8%,只有3處未受到明顯影響。
報告稱,全球氣候變暖,海水溫度的上升,以及熱帶風暴的侵襲是導致大堡礁縮小的原因之一,而洪水和含有農藥廢水的流入也在危害著大堡礁環境,蠶食著大堡礁的珊瑚群。如果珊瑚礁消失的趨勢不能阻止,會有更多的生態系統面臨威脅。
澳洲海洋科學院院長古恩( John Gunn)表示,從大堡礁的地理面積和珊瑚減少的程度來看,它的狀況是全空前的。研究人員在 1985 年至 2012 年期間蒐集昆士蘭 (Queensland) 外海逾 200 個獨立礁石的資料,發現颶風災害造成一半的傷害,棘冠海星以珊瑚為食造成 40% 的減少,由於海水溫度改變造成的珊瑚白化則占10%。
一般而言,因風浪折毀、海星捕食或白化而死的珊瑚能在 10 年至 20 年內生長復原,但由於氣候變遷,它們的復原能力變得緩慢。海洋酸化使海水吸收更多二氧化碳,影響珊瑚生長碳酸鈣骨骼的能力;海水溫度升高也對珊瑚不利。
長 2000 公里的大堡礁生態圈,是澳洲旅遊業的重要景點之一。由於澳洲煤礦業和液化天然氣產業的擴張,增加的運輸航班現在也影響大堡礁生態。這些因素給予當局更多壓力,要想辦法保護已然脆弱的大堡礁。
在 1985 至 2012 年間,大堡礁的珊瑚覆蓋面積從 28% 降至 13.8%。研究表示,珊瑚消失的速度於 2006 年開始加快,若以此速率預估,到 2022 年珊瑚就會再減少一半,大堡礁南部及中心地帶所受影響最鉅。
研究人員指出,由於海星的天敵減少,加上大堡礁沿岸的農業活動增加,導致海藻滋生,從而促成海星數量暴增。但大堡礁面臨的威脅還不止於此。研究指出,風暴(熱帶氣旋)、白化和海星對珊瑚礁的損害通常可在十年至廿年復原,但氣候變遷造成的海洋溫度上升和海洋酸化,不利此一復原過程。海洋酸化會妨礙珊瑚堆積碳酸鈣骨骼的能力。
另外,大堡礁附近的海運和港口增加,也可能扼殺其生機。連綿2000公里的大堡礁位於昆士蘭省沿岸,昆士蘭省是澳洲最大煤產區,預估至2020年,煤產量增為3倍,船運數量增為4.8倍。密集的船運很可能對珊瑚的生長造成惡劣影響。今年初,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警告,考慮將大堡礁列入瀕危世界遺產名錄。
澳洲政府承認忽視大堡礁數十年。澳洲環境部長勃克(Tony Burke)告訴澳洲國家廣播公司(ABC)電視臺,“我認為這份報告已對許多家庭帶來震撼。我們已經聽聞大堡礁受損的消息許多年,不過,50%的數字,我覺得,對許多民眾而言,是一記清澈響亮的警鐘。”
不過,大堡礁的有些地點仍保持著健康狀況,這使研究者感到欣慰,增加了他們努力恢復大堡礁生態的信心。科學家稱,減少棘冠海星的數量是控制大堡礁縮小的重要一環,同時要做好大堡礁的生態環境保護工作。
聯合管理大堡礁的昆士蘭地方政府與澳洲政府已展開對當地生態的風險評估,評估內容也會把城市發展與運輸影響包括在內。
澳洲海洋科學院院長古恩則表示,現在最需要的是爭取時間,增強珊瑚對氣候變遷的抵抗能力。改善當地水質也是努力的重點之一,因為流入附近海域的河水內含有過多化學肥料,會使棘冠海星大量生長,而威脅珊瑚的存續。


推荐阅读
本类热门


评论 (0人参与)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