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事热评
美國樓市走出低谷 中國地產泡沫無從回避
发表于 2013-04-03 08:01 【本報社論】近來,美國樓市顯示持續復蘇跡象。最新數據顯示,今年2月份,美國新屋開工和營建許可雙雙攀上五年來高點。2012年,美國住房建設自2005年以來首次對經濟增長起到促進作用,預計今年仍將給經濟帶來支撐。房地產市場上,由於投資者的推動,量價持續回升,部分地區甚至出現缺乏房屋供應的情況。美聯儲也表示,美國房地產市場正進一步走強。
来源:本報社論
隨著美國經濟復蘇,美國房地產市場投資額占美國G D P總額已從幾年前最低穀時期的不到1%上漲到如今的1.1%左右,恢復到2000年左右的水準。
洛克菲勒集團旗下房地產諮詢公司高緯物業認為,全球房地產交易復蘇將由北美帶動,尤其是美國,今年交易額有望在去年增長26%的基礎上,繼續增長15%至20%。
不過,由於大量止贖房屋的存在仍是短期內難以消化的難題,業內人士對本輪房地產市場復蘇仍然存在憂慮。有媒體報導稱,中國買家已經成為美國房地產商的重要客源。
自2003年以來,中國樓市調控十年,房價問題引來熱議不斷。大大小小的城市房價都在輪番上漲,政府財政收入和土地出讓收入暴增,地產商和炒房者包括權貴牟取了暴利,絕大多數老百姓卻陷入了房價上漲的痛苦深淵。更具諷刺意味的是,中央政府的房地產調控政策對房地產泡沫沒有絲毫影響,諸多“調控房價”的“房地產新政”推出之後,房價依舊高燒不退。房地產市場反而是可“一邊調控一邊漲價”,越調控房價漲的越凶。
現在,作為上一屆政府的“收官”之作,“新國五條”已經過去近一月。在這期間,兩會召開、政府換屆;對於地產調控政策爭議迭起,樓市爆棚。兩會後各地國五條細則陸續出臺,在不確定的政策預期之下,各地市場普遍陷入“搶房潮”的恐慌,二手房交易量激增,紮堆過戶;一手房市場則在惴惴不安中等待限購、限貸、限價等政策的細則落地。京滬“日光盤”,不少地方出現了“過戶潮”、“離婚潮”,市場成交量短期內爆發。
中國樓市調控十年,也是房價大幅上漲的十年,吸引了大量個人和各行各業的資金湧入投機,腐敗官員也囤積房屋,投機推動了房價上漲又吸引投機者,形成惡性循環,“努力工作不如投機”的現象壞了人心。一線城市生活壓力劇增,房價居高不下,社會競爭激烈,大城市白領們的優越感、歸屬感、安全感也在逐步消退。與此同時,家庭財富兩極化現象越來越嚴重,沒有買到房子的年輕人焦慮不安,造成社會分裂,階層固化,人人痛恨特權與腐敗。
目前對於調控而言,最困難的是房地產市場已經產生了分化。包括廣州、深圳在內的一線城市,是去年以來的房價上漲熱點區域,其他沿海城市如廈門等城市,房價也處於疾速上升的通道之中。與此同時,鄂爾多斯、溫州等城市的房地產價格大幅下挫,已經導致當地的金融鏈條出現裂縫,銀行的呆壞賬上升。面對急劇分化的市場,需要的是不同的調控手段,在保持當地市場穩定的同時優化結構,增加保障房供應,抑制投資投機需求的過快增長。
房地產市場一直是中國經濟增長的一個動力。房價大幅飆升,民眾怨聲載道,不但又一次明確地暴露出中國經濟增長模式轉型中的挑戰,也又一次加深了通過系統化化改革、改變樓市調控方式的期望。
十八大至今,李克強多次在重要場合表達了“改革”決心,強調“要用勇氣和智慧,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在目前被認為壓在中國人頭上的住房、醫療、養老三座“大山”中,新一屆總理李克強3月17日在答記者問時,對於醫療、養老較為關注,而對目前市場關注最多、爭議最大的房地產調控並未作過多闡述,對於限購限貸等房地產調控也隻字未提。新總理執政之後對於樓市調控將採取何種策略,引發外界關注。
中國房價居高不下,中等收入者的買房夢越來越難實現。中國迫切需要一次新醫改式的新房改,清晰界定出政府與市場在房地產發展中的不同角色,中國的房地產行業才能實現長期健康發展。如何擠壓地產泡沫已成為中國新一代領導集體執政過程中繞不開的難題,能否啟動新房改,人們拭目以待。


推荐阅读
本类热门


评论 (0人参与)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