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事热评
朝鮮半島緊張態勢加劇 亞太經貿合作亟待升級
发表于 2013-04-07 08:14 【本報社論】朝鮮半島這些天來深陷步步升級的恐嚇對峙狀態中。朝鮮第三次核試後,美、韓以懾止朝進一步挑釁為由頻繁舉行軍演。隨著局勢的迅速升級,外界普遍憂慮朝與美韓不斷相互示強,導致擦槍走火甚至引發局部衝突的危險。
来源:本報社論
奧巴馬主導加大對朝鮮半島威懾力的戰略開始實施後,美國派出最先進的隱形戰鬥機F-22和可攜帶核武器的隱形轟炸機B-2赴韓國上空飛行。在朝鮮的威脅言論不斷升級的情況下,美國開始把戰艦調往距朝鮮海岸更近的地方。朝鮮半島局勢上升到了金正恩執政以來最緊張的狀態。美國已發現錯估金正恩,本周美國與中國及韓國高層緊急對話後,奧巴馬決定調整戰略。據悉,美國國務卿克裏(John Kerry)將在下周訪華,而稍早前兩國防長還進行了通話。
在朝鮮核問題上,美國雖然在韓日支持下希望改變半島現狀,但該地區國家都希望地區和平和穩定,戰爭不符合任何國家的利益。中國是朝鮮唯一的盟友,根據美國外交委員會調查顯示,朝鮮90%的武器進口,80%生活消費品和45%的食物均來自中國。若中國切斷與朝鮮的聯繫,朝鮮必將瀕臨崩潰。
北京希望平壤進行中國式改革,這將使朝鮮擺脫中國,使國家更加穩定。美國和國際社會也很樂意看到以上情況發生。但朝鮮並不是全無進行中國式改革的可能,金正恩上臺後任命了傾向中國式經濟改革的官員為總理,這表明金正恩或為改革打開缺口。
就當前看,安理會的決議和美韓的聯合軍演,朝鮮反應激烈是一貫做法,目的是獲得美對朝政策的調整以及國際社會對朝“有核國家”的認同。而目前,美、日、韓政府剛剛換屆,均面臨諸多國內政治議程,各方恐無意將主要精力移注於朝,半島局勢短期內尚不致全面失控。因此,國際市場並未因東北亞局勢的緊張而出現波動。對亞太國家來說,意義更為深遠和急切的是經濟發展一體化的進程。
目前,亞洲經濟的持續增長仍面臨一定挑戰,博鼇亞洲論壇研究院發佈《博鼇亞洲論壇亞洲經濟一體化進程2013年度報告》。報告指出,由於諸多不確定因素的影響,亞洲經濟體2012年的國際貿易和投資出現了一定程度的波動,但是亞洲經濟體之間在貿易、投資等方面保持著穩定的高依存度,亞洲經濟一體化進程明顯加速。以中國為首的亞洲國家近幾年已經成為全球經濟增長的主要驅動力,但是亞洲國家對西方尤其是美歐需求的過度依賴並未根本改變。有學者擔心,一旦美歐經濟增長放緩,以出口為導向的亞洲經濟體亦將受牽累。
中日韓作為東亞地區的三大經濟體,無論在地緣位置還是稟賦結構上都存在極大的互補性,三國具有彼此互為增長的出口市場的潛力,三國擁有15億人口,2011年三國的GDP總額已占世界GDP總額的20%左右,中日韓互為重要的貿易夥伴,三國之間的貿易額約占全球份貿易總額的1/3。這成為中日韓自由貿易區構建的先天條件。中日韓三國間貿易額僅占三國對外貿易的10%~20%不等,相互間投資額也僅是三國對外投資的10%左右,這對於三個經濟互補性極強的國家而言,說明蘊藏著無限商機。啟動中日韓自貿區建設,不但可以抵消外部環境惡化對中日韓出口的負面影響,也可以減少三國之間難以避免的貿易摩擦。而亞太市場相對於歐美對日韓兩國均有相當大的吸引力。
儘管中、美、日、韓四國互為重要的貿易夥伴,但是美日、美韓間互為盟國,具有傳統的政治和安全聯繫;而中國地區影響力的上升以及中日韓之間政治互信的缺失又間接促進了日韓兩國與美國的安全利益進行綁定。就中日韓三國的經濟實力來看,本應在地區合作事務中發揮更大的作用,但由於各種敏感的歷史、經濟和政治上的原因,中日韓三國要建成經濟共同體的難度要遠遠超過其他地區。鑒於此,中日韓自由貿易區談判必然是複雜和漫長的過程。如果將中日韓自貿區建設作為亞太經濟合作的重點,加快亞太經濟一體化進程,既有利於東亞經濟的持續增長,也有助於緩和地區局勢,為朝鮮改革創造適宜的地緣政治環境。


推荐阅读
本类热门


评论 (0人参与)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