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事热评
震災救援催化中國企業的社會責任氛圍
发表于 2013-05-03 01:52 【本報社論】2013年4月20日8時2分,四川省雅安市蘆山縣發生7.0級地震,雅安地震發生後,中國政府高度重視,緊張有序地開展救災行動。震後不到4個小時,成都軍區第13集團軍就派出炮兵師2,000名官兵和幾架直升機趕赴災區救災,並由軍區司令員坐鎮指揮。李克強在飛往災區途中召開會議,講明現場救災指揮部將統籌地方、軍隊和武警資源,夜晚還下達命令,救災部隊不睡覺也要進被稱為“孤島”的寶興縣。各大企業
来源:本報社論
災情也牽動了在美國洛杉磯參加中美投資博覽會的眾多中美企業家,紛紛慷慨解囊為震區災民捐款,並將近3萬美元捐款委託洛杉磯中領館僑務領事白東石、王紅明轉交地震災區。與會的內蒙古“女首善”李琳等企業家還安排各自公司對災區捐出鉅款和物資。
社會各界都在盡自己的力量,通過各種方式給災區予以最大的關注和支援。值得關注的是,各大企業紛紛慷慨解囊,捐款、捐物,利用自身優勢為抗震救災提供幫助,捐款數額屢創新高。曾在汶川地震曾捐款1億、玉樹地震捐款1.1億元的加多寶集團,於4月26日宣佈再捐1億給雅安地區,為當地災民恢復生產生活提供可持續性的扶貧專案,成為此次地震中捐贈數額最高的企業。
名列福布斯“2013全球企業2000強”榜首及榜眼的中國工商銀行及建設銀行分別捐助了1500萬元。中國三星此次向地震災區捐款6000萬元,並將在中國的三星工廠和關聯公司開展募捐活動。遭遇“3.15”打擊的蘋果公司宣佈向四川雅安地震災區捐款5000萬,並為部分災區學校提供全新蘋果設備。富士康也有5000萬元捐款,預計還會有更多的企業及社會公眾會參與捐助。
相比中國企業以往更習慣於採取捐款形式用於災難救助而言,此次雅安地震企業在履行社會責任中表現得更加成熟和從容,捐款之外,各類企業還注重通過發揮自身的專業優勢來進行災難救助。
對此,一位國際NGO的資深專案官員表示,在雅安地震面前,中國企業表現的慈善熱情預示著中國企業社會責任氛圍的提升。
相關研究顯示,經濟全球化在使世界經濟獲得巨大發展的同時,也拉大了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不同人群間的貧富差距,惡化了全球生態環境,威脅到人類的可持續發展。為捍衛消費者、勞工、環境等公眾利益,西方社會掀起了消費者、勞工、環保、社會責任投資、可持續發展等一系列社會運動,使得企業承擔社會責任成為國際共識和趨勢。跨國企業也意識到社會責任的戰略意義,將社會責任行動納入到企業戰略體系中,在企業可持續發展、贏利、履行社會責任間進行平衡,以適應新的環境因素。聯合國提出“全球契約”計畫,世界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制定了《跨國企業行動指南》,歐盟發起“歐洲企業社會責任聯盟”,以及美國民間組織社會責任國際推出SA8000社會責任第三方認證標準、企業社會責任工作已在全球擴展。企業社會責任的興起是一種世界潮流和趨勢。
企業是價值創造者,其社會影響力能撬動更多的社會資源和資本來共同支持社會公益,
分析人士指出,社會責任已成為一流企業高調發佈的指標。企業如果不履行社會責任,就很難進入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產品出口會遇到各種壁壘,將無法開拓國際市場。履行企業社會責任支出雖然減少了利潤,但從長期來看,企業承擔社會責任實際上是對企業品牌、信譽以及形象的一種間接投資,可以收穫企業的社會影響力和口碑。企業依靠其聲譽能獲得更多投資者和合作夥伴的青睞,其產品和服務會獲得更大的市場份額,後期回報將滾滾而來。
從汶川到雅安,可以看到中國社會體系化、職業化的綜合救助能力的提升,中國企業在災難中表現的進步顯而易見:更多地承擔社會責任,且更加具有人文關懷精神。雅安地震的救援和災後重建將使中國企業的社會責任氛圍加速形成。


推荐阅读
本类热门


评论 (0人参与)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