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事热评
“只斡旋不調停”不足以阻止日本軍國主義複活
发表于 2014-02-09 01:51 【本報社論】近日,被視為日本官媒的NHK電視臺高層屢次做出有違曆史認知的瘋狂言論,不僅極力為日軍強征慰安婦的罪行辯解,還否認南京大屠殺這一鐵證如山的曆史事實,公然挑戰國際正義和人類良知,作為日本最大也是唯一的全國性的公立廣播電視臺的高層發出如此言論,無疑將進一步助長安倍右傾化的氣焰。這些言論與安倍的倒行逆施一脈相承,日本呈現出軍國主義加速複活的危險勢頭。
来源:本報社論
1993年宮澤喜一政權曾就從軍慰安婦問題發表了“河野談話”,1995年村山富市也曾發表有關“殖民統治和侵略”的談話,並向亞洲道歉。這兩大談話也被曆屆內閣所承襲。但是,安倍卻沒有明確表示繼承這兩大談話,甚至還拋出“侵略定義尚無定論”。在安倍政府的帶領下,日本的政治走向不僅值得中國等亞洲各國的警惕,也需要美國的嚴加防範。
從近年來安倍右翼勢力重掌日本政府後的一系列的行為看,日本有著走向軍國主義和“去美國化”的危險趨勢,軍國主義萌芽已在複活。這些都是破壞已有的國際政治秩序的潛在因素。日本持續推動修憲、擴軍、篡改教科書,美國也是保持沉默;就連安倍暗示要繼續參拜靖國神社,揚言要遍訪南太、為太平洋戰爭中的陣亡日軍招魂,日本極右翼勢力代表人物石原慎太郎多次鼓吹“日本是美國的情婦”、“去美國化”,美國仍充耳不聞。美國對這些挑釁和冒險的沉默釋放出默許的信號,導致東亞局勢持續惡化。
近期,美國加大了對東亞事務進行斡旋的力度。奧巴馬及其內閣官員2014年也將更多地前往亞洲舉行高層磋商,並同時推行美國在經貿、軍事安全、能源以及人文等領域的再平衡戰略。而且,美國再平衡戰略不再過分重強調軍事,而是經貿和人文等領域的全方位再平衡,這也是為了弱化該戰略被疑在軍事與安全層面圍堵中國的印象。
美國高層近期的多次表態已經表現出對日本的不信任,雖然表面上離不開對盟邦的力挺,但從策略選擇上來看,奧巴馬政府更注重經貿問題和美中軍事關系的發展與深化,因為這直接關系到美國的自身利益。美國副國務卿伯恩斯訪日時強調,美國呼籲日本尋找建設性方法以應對曆史認識等敏感問題,並盡力改善與鄰國的關系。同時,美國正在加大壓力,要求日本歸還美國存放在日本的331公斤武器級核燃料鈈。日本首相府對美國釋出的這一系列信號已開始憂慮。
2月4日,美國國務院亞太事務助卿拉塞爾 (Daniel Russel)在華府表示,美國不會調停中日兩國間因海洋領土與曆史問題引發的爭議,但可以從中建言和提供斡旋支持。拉塞爾強調,盡管美國不“調停”中日政府之間的“爭議”與“緊張局勢”,但是,在通過外交途徑和平解決那些爭端、降低緊張局勢等方面存在戰略利益。他提到了東海和南海問題的“敏感性”,稱美方首先看重外交手段降低緊張局勢和解決問題。美方首要工具就是外交,尤其是高層外交,並抓住一切時機扮演“建設性夥伴”,以便對方了解美方觀點和美方重申自己各項原則,以及美國提供建議和斡旋幫助。
白宮的一系列動作以及本周翻出的“只斡旋不調停”最新政策底牌,雖然相對於以往的姑息縱容有明顯進步,但因其力度有限而仍有“綏靖主義”之嫌。殊不知,在上世紀30年代,以英國和法國為首的西方世界,面對希特勒的納粹德國步步蠶食其他歐洲國家,采取態度曖昧的綏靖主義政策,想將納粹德國發動的戰爭禍水引向東方的新興社會主義國家的蘇聯。英國和法國本以為在荷蘭——比利時境內築起一道堅固的“馬其諾防線”就可以高枕無憂,結果是不僅沒有阻止住納粹德國對東部捷克和波蘭的鯨吞蠶食,連法國本土也全部淪陷,昔日不可一世的大英帝國也受到納粹德國空軍的狂轟濫炸。如果白宮仍將堅持這種毫無原則的綏靖政策,潘多拉的盒子一旦打開,難保不會傷及到美國自身。
對安倍的再三挑釁,並不能指望僅靠美國的約束。如果美國管不住日本,中國作為國際和平的有力維護者,將擔負起自己的責任,中國將成為遏制日本軍國主義勢力複活的希望。


推荐阅读
本类热门


评论 (0人参与)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