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事热评
克裏米亞局勢突變 美俄關系鬥而不破
发表于 2014-03-23 03:20 【本報社論】烏克蘭局勢一波未平,一波又起,3月16日,烏克蘭克裏米亞自治共和國以及塞瓦斯托波爾市舉行全民公投。超過九成投票者支持加入俄羅斯聯邦。17日,克裏米亞自治共和國議會宣布獨立並成為主權國家。3月21日,普京在克裏姆林宮正式簽署了克裏米亞入俄條約。短短幾天時間,就換了國旗、貨幣,快得令人目不暇接。
来源:本報社論
西方國家認為克裏米亞公投“非法”,宣布不承認公投結果。美國首度發起金融制裁,將為俄羅斯領導層提供實際支持的4名富商和“俄羅斯銀行”(BankRossiya)列為制裁對象,凍結他們在美國司法管轄範圍內的資產,禁止美國公民或實體與之進行交易。
美國威脅對俄采取進一步制裁,但總統貝拉克·奧巴馬重申,不會使用武力。俄方則警告,將針鋒相對並且在國際事務中不給予合作。奧巴馬還補充了美國可能采取的進一步經濟制裁措施,包括銀行業、能源產業和軍工防務。
在貿易、投資諸領域,美歐的制裁只會使俄羅斯更加仰賴中國的廣闊市場、雄厚資金和外交聲援。誠如俄羅斯外長對西方制裁作出的評論,當前俄、中兩個大國關系日趨緊密,西方要孤立俄羅斯是沒有前景可言的。這說明,莫斯科針對烏克蘭政局劇變采取因應措施前,已經把俄、中緊密關系視為對抗西方制裁的有利條件了。
與此同時,北約突然重新開始扮演抗衡莫斯科的核心角色,隨之而來的是對北約的選項和行動能力的質疑。在前蘇聯解體後,作為與北約組織相抗衡的華約組織也宣布解散。當時,曾經有很大的爭論,就是要不要解散北約組織。當時要求解散北約組織的呼聲和壓力很大,沒有解散北約組織的主要借口是北約可以在國際人道救援中發揮作用。但事後的發展並非如此。北約先後參加了轟炸並肢解了南斯拉夫的戰爭,阿富汗戰爭,利比亞轟炸等諸多軍事行動。而且,北約不斷地東擴,在吸收完原東歐國家後,把觸角伸向了烏克蘭這個原蘇聯最大的加盟共和國。烏克蘭最大的不幸就是其所處的獨特地理位置,因此成為北約與俄羅斯的爭奪對象並不令人驚奇。
德國總理默克爾3月20日在議會的講話中表示,只要與俄羅斯方面的外交攤牌繼續,八國集團(G8)實際上已經不存在。德國《明鏡》(DerSpiegel)稱“鑒於烏克蘭的局勢”,俄羅斯在G8集團的夥伴打算單獨在倫敦舉行G7會晤,取代原本計劃在索契舉行的G8峰會。報道還稱,英國政府已經提議在倫敦舉行峰會,而G8其他國家欣然接受了這一建議。
至於把俄羅斯逐出G8,那更無關痛癢,俄羅斯根本不在乎。G8不過是每年各國領導聚起來談談世界大事而已,其重要性不比從前,更具包容性的二十國集團(G20)更重要。美國外交委員會成員賈尼·裏奧塔此前表示,成為G8的一員過去是件了不起的大事。現在,作為G8一員就好像有一個老紳士俱樂部會員卡一樣,雖然還算不錯,但人們的日常生活已不再圍繞這個俱樂部轉了。
有分析稱,當前美歐對俄施加的制裁主要屬於“市場震懾”策略,意圖通過市場經濟迫使俄屈服。但俄羅斯政府並不像美國政府那樣對市場壓力反應“敏感”,如果美歐應對不當,可能被迫與俄進行非贏即輸的“零和博弈”。
這次烏克蘭危機,讓世人看到美國已經沒有能力壓制俄羅斯這樣的大國。雖然在烏克蘭問題上,俄羅斯與西方的關系陷入緊張,但俄是具有廣泛影響的世界政治大國,在伊朗與敘利亞等國際熱點問題上發揮著重要作用,並且歐洲也高度依賴俄羅斯的能源,烏克蘭還不是北約或歐盟的成員國,因此美國(北約)和俄羅斯在黑海動武的可能性很小。在諸多國際問題上,美國離不開俄的合作。美俄關系還是會維持鬥而不破的格局,烏克蘭問題不至於影響兩國關系的大局。美俄仍相互需要,不會輕易破裂、動武、爆發“新冷戰”的可能性都不大。
正如俄羅斯總統普京所言,當今世界是相互關聯、相互依存的世界,制裁將讓雙方受傷,“新冷戰”只會讓各方“雙輸”。冷戰結束已25年,沒人願意再走回頭路。


推荐阅读
本类热门


评论 (0人参与)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