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文汇

奧巴馬又說錯話了
发表于 2014-08-19 00:15 (本報綜述)美國總統奧巴馬8月8日接受了《紐約時報》專欄作家弗裏德曼(Thomas L. Friedman)的專訪中,聲稱“中國是搭了30年的便車,沒人指望中國人做事情”,引發中美兩國外交和媒體的雙重炮轟,奧巴馬政府對伊拉克政策也因此受到進一步的質疑。
来源:本報綜述
針對美國總統奧巴馬近日談論伊拉克局勢時指中國在國際事務中“搭30年便車”,中國官方媒體《人民日報》連日發文痛批其“邏輯錯亂”。文章指出,美國當初揮舞單邊主義大棒,悍然發動顛覆伊拉克政權的戰爭,伊拉克隨之深陷亂局11年,這個因果關系是確鑿無疑的。就連美國外交關系委員會主席理查德·哈斯也坦承,2003年的伊拉克戰爭加劇了該地區最重要國家之一的教派沖突,結果導致該地區許多其他分裂社會的沖突也紛紛抬頭。
如果美國人想在伊拉克問題上同中國進行比較,那恐怕只能使自己更尷尬。美國明擺著就是“侵入者”“拋棄者”,而中國始終扮演著“合作者”“建設者”的和平角色。
該報在文章中列舉了中國對伊拉克重建做出的貢獻,並強調指出,在西方企業因當地局勢動蕩而紛紛撤出之際,中國企業不懼重重困難走進伊拉克。中國企業甚至從油井滅火做起,積極幫助伊拉克建立從上遊至中下遊的完整石油工業體系和產業鏈,提升伊石油產業水平。中國企業為伊拉克提供覆蓋全國的通信服務,大大提高了伊拉克通信基礎設施水平。2014年上半年,中國的動車組交付伊方,中國轎車組裝生產線在伊拉克下線。
而美國雜志《外交家》(The Diplomat)則在8月13日發標題為“中國沒有在國際安全上搭便車”(China Is No International Security Free Rider)的文章稱,奧巴馬關於中國搭便車的評論是不公平,也是具有誤導性的,文章列舉了一下幾個理由:
首先,那種關於“中國只從伊拉克進口石油,因而是伊拉克戰爭的最大受益者”的說法是錯誤的。雖然從伊拉克進口石油使得伊拉克整體受益,這對伊拉克和中國來說是個雙贏。中國在伊拉克各項投資項目事實上有助於穩定伊拉克的局勢。這是符合美國的國家利益的,因為伊拉克動亂的部分原因就在於貧窮。
第二,在19世紀的時候,美國自己在很長一段時間裏也在搭便車,那時候美國的海軍比較弱。當你弱小的時候,你不得不搭一下別人努力的便車。雖然近幾十年來,中國的經濟飛速發展,但是在派遣軍隊飛抵伊拉克這樣的地方,中國的軍事力量仍然有限。毫無疑問美國仍然是世界唯一的超級大國,所以當世界有麻煩的時候,大家都指望美國幫忙,這很自然。做一個領導者意味著你允許其他人搭便車,因為反過頭來,領導者會收獲地位、威望和主導地位等。
第三,更重要的問題是:是誰制造了伊拉克今天的亂局呢?雖然不能完全怪罪美國,但是小布什2003年入侵伊拉克的決定是非常糟糕的決定。因此,對於伊拉克現在的局勢,美國負有大部分責任。俗話說的好,你打破了它,你就有責任去修好它。事情就這麼簡單。此刻批評中國是不明智的,因為中國正在用其他同樣重要的方式幫助解決伊拉克的危機。美國決定空襲“伊斯蘭國”(Islamic State)是對的,中國對此表示支持。但是請不要忘記,轟炸不是解決伊拉克問題的最終方法,更要注重伊拉克的國家重建,但是,不幸的是,美國對此沒有興趣,也無能為力。
第四,近來年,中國一直在積極地承擔更多的國際責任。當然中國會基於自身的國家利益的考量,選擇某些責任,而不是其他的責任。所有的國家都這麼做,照顧自身的利益再自然不過了。中國應該在國際事務中做的更多,以提供公共產品,這是對的,跡象也表明中國正在這麼做。
《外交家》文章最後說,美國是否真的願意中國承擔更多的國際責任對美國來說也是一個難題,尤其是遇到向海外派遣軍隊的情況下。責任和領導力齊頭並進,你不可能只要求中國承擔更多的責任,而不給予中國應有的領導力和地位。有意思的事是,奧巴馬的評論的確是在含蓄地要求別人幫助他維護國際安全,但是他是否認真考慮了邀請中國出兵伊拉克這件事情呢?那將會挑戰美國在伊拉克以及整個中東的霸主地位。因為,美國不太可能真的歡迎中國在伊拉克或中東的任何地方有著更為積極的軍事存在。
不過有些媒體則不是那麼客氣了,日本外交學者網站發表文章尖銳的指出,是誰造成了伊拉克當下的混亂?美國才是始作俑者。文章認為,美國2003年入侵伊拉克是非常糟糕的決定。基於這一點,美國應當為伊拉克目前的局勢承擔主要責任。正如中國古代諺語所說,“解鈴還須系鈴人”,當下美國理應投入更多精力幫助伊拉克恢複重建。近年來,中國已經在積極承擔更多國際責任,但對於美方來說,是否真心希望中國分擔更多國際責任還是個問題。文章認為,責任與領導權密不可分,不應當只要求中國承擔更多責任,卻不給予其相應的領導權和地位。


推荐阅读
本类热门


评论 (0人参与)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