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事热评
亞太自貿區:推動區域經濟一體化
发表于 2014-11-10 15:22 【本報社論】11月10日,亞太經合組織(APEC)第22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將在北京舉行,在今年的APEC會議上,推動區域經濟一體化;促進經濟創新發展、改革與增長;加強全方位基礎設施和互聯互通建設成為主要議題。
来源:本報社論
今年是APEC成立25周年。25年來,APEC成員由12個擴大到21個,規格由部長級升格為領導人級,取得了一系列豐碩成果。特別是自《茂物宣言》發表以來的20年中,亞太地區平均關稅水平降低了12個百分點,區域總貿易額提升7倍,每年在30個領域開展近200個務實合作項目,為促進區域經濟合作發揮了重要作用。目前,APEC經濟體擁有世界40%的人口、57%的經濟總量和46%的貿易總量,已成為亞太地區級別最高、規模最大、影響力最廣的經濟合作官方論壇,成為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區域對話與合作機制。
亞太經合組織的靈活性使各成員合作更為順暢。亞太地區是一個在經濟上具有多樣性的地區,組織成員包括發達經濟體、新興工業化經濟體,也有發展中經濟體,他們彼此間的相互依存性與日俱增。亞太經合組織的宗旨是要不斷縮小亞太各經濟體之間存在的發展階段上的差異,使所有成員獲益,並推動整個亞洲太平洋地區經濟發展。
從區域發展看,相關經濟體在基礎設施建設、互聯互通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市場空間。有分析認為,除新加坡外,東盟國家和中亞地區工業化程度均不高,基礎設施落後,對管線、鐵路、港口、機場、電信、核電等基礎設備和能源設備需求量巨大。據研究測算,亞太區域未來10年間的基礎設施投資需求將達8萬億美元。
當前,國際形勢錯綜複雜,經濟複蘇步伐緩慢且基礎不穩,無論是發達經濟體還是發展中國家,都在努力尋求新的增長動力。與此同時,APEC也面臨著一系列挑戰:亞洲地緣關系緊張,矛盾摩擦較為頻繁,區域合作碎片化和基礎設施薄弱等問題。長此以往,將拖累亞洲經濟。
APEC是中國參加的第一個區域經濟合作組織,中國出口的76%和引進外資的93%都集中在APEC區域。貿易障礙的減少有利於中國引進設備技術、短缺的原材料並擴大出口。
在這承前啟後的關鍵一年,東道國的接力棒交到了中國手裏,中國充分利用主場之利,推動區域經濟一體化,將為APEC的發展和亞太經濟的持續繁榮作出新貢獻。
作為本次APEC會議的最大亮點之一,醞釀8年之久的《亞太經合組織推動實現亞太自貿區路線圖》將完成制定。亞太自貿區建設有望從願景變為現實。近十年前,亞太經合組織的成員經濟體就倡導推進亞太自貿區進程,但這一概念始終停留在願景階段,雖然多次會議均被成員經濟體提及,卻未能真正邁向談判進程。11月6日,2014年亞太經合組織(APEC)最後一次高官會落下帷幕。中國商務部官員在北京說,APEC成員已初步完成亞太自貿區路線圖的制定,也准備就亞太區域經濟一體化問題開展信息交流與合作,有望在即將召開的雙部長會上獲批。在此路線圖指導下,APEC將盡快啟動自貿區戰略性研究、成員能力建設、信息共享機制等重要任務。亞太經濟體將致力於打通阻礙本地區供應鏈聯接的阻塞點,加快推進供應鏈能力建設、示範電子口岸、綠色供應鏈、海關監管、跨境電子商務等領域務實合作,積極營造良好的區域營商環境。
對於分布在APEC成員中的華商朋友來說,亞太經合組織也是進一步加深了解、促進合作的平臺,可以成為推動區域經濟發展、促進經貿交流合作的活躍力量,應為改善貿易和投資環境發出自己的聲音,為亞太工商界共享中國商機創造更多的機會,實現多方互利共贏。
毫無疑問,亞太地區要煥發新活力,重新發揮全球經濟增長引擎的作用,需要大規模清除亞太經合組織成員經濟體間的貿易壁壘,系統推進全球價值鏈政策和貿易核算領域的合作,實現成員國在更高標准上的貿易和投資自由化和便利化,將APEC建成利益共享、合作共贏的價值鏈合作的全球範例。


推荐阅读
本类热门


评论 (0人参与)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