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事热评
美中關系需要進一步增信釋疑
发表于 2015-02-16 14:47 【本報社論】美中兩國政府已經發布消息:應美國總統奧巴馬邀請,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將於今年9 月對美國進行國事訪問。雙方提前七個月將訪問確定並予以對外公布,這在中美兩國元首外交中十分罕見,是對以往兩國外交慣例的雙雙打破。
来源:本報社論
自中美關系正常化以來,兩國開展高層交往早已常態化。雙方領導人不僅經常進行各種形式的互訪,而且在各種多邊國際會事上晤面磋商,直接通話溝通也愈加頻繁。兩國元首的國事訪問,一般都是雙方通過外交途徑商議妥當後,在臨近訪問前一兩個月對外宣布。這一次,美方打破常規率先宣布邀請習近平訪問美國,而習近平則通過與奧巴馬通電話,在短時間內確認了訪問。
改革開放30 多年來,中國不僅認同現存的國際秩序,而且成為其堅定的維護者,中國一直是通過貿易的方式獲得海外利益和國際威望,與外部世界的互動不僅不是“零和”對立,而且是互惠和互利的。美中兩國經濟關系密切,相互依存程度很深,而且還在不斷加深。兩國雙邊貿易額去年達到 5200 多億美元,兩國間雙向投資存量已經超過 1000 億美元,中國購買美國國債的總額已接近2萬億美元。兩國經貿關系已經發展到了“一損俱損、一榮俱榮”的程度。所以,盡管兩國經貿關系中出現了一些新問題,但兩國政府都認為通過談判和協商管控這些問題和維護這一關系才是兩國根本利益之所在。
自從建設“新型大國關系”進入雙方關系議程以來,高層年度互訪已有力地促進了雙邊關系全方位的發展。在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的努力正處於關鍵時刻,2014 年 11 月,中美就應對氣候變化達成聯合聲明,受到國際社會和輿論的廣泛關注與積極評價。
這是中美兩國首次明確了 2020 年後各自國家的減排目標和時間表。根據聲明,美國計劃於2025 年實現在 2005 年基礎上減排 26%至 28%;而中國則承諾到 2030 年碳排放達到峰值,並同時將非化石能源占一次性能源消費的比重提高到 20%左右。中美氣候變化合作有力地展現了兩國的大國責任和擔當以及全球領導力。
中國還與包括美國在內的西方大國實現良性互動,相互支持和配合,攜手援助非洲國家抗擊埃博拉。中國幫助培訓的利比裏亞工兵連為美國援建的埃博拉治療中心的建設發揮了重要作用。同時,當中國運載防疫物資的包機抵達時,美國空軍部隊也主動派出大型叉車協助卸貨。美國還表示願意協助中方可能受感染的人員就近醫治,或者提供轉運服務。
與以往不同,2014 年,中美兩軍開展了70 多項交流項目,有些交流項目是前所未有的,比如在兩軍的操作層面開展聯合演習和訓練。另外,中美兩軍在避免沖突和建立互信方面也取得了新的進展。比較突出的是兩軍最近同意建立重大軍事安全領域活動互相通報機制和海空相遇時的行為准則,這有助於兩軍減少誤判和避免擦槍走火的可能性。
然而,美方對於中方提出構建新型大國關系的疑慮遠未消除,美國密切觀察中方的全方位外交,包括加強中俄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系、推進金磚國家合作、亞信會議上的表態、“一帶一路”的戰略倡議及推動建立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等舉措,擔心中國會另起爐灶,挑戰美國主導的國際秩序,因此試圖牽制和限制中國的發展,甚至采取對沖措施,向亞太地區派更多的兵力,加大對亞洲的幹預力度和投入程度,美國不僅歡迎日本到南海巡邏,還要在韓國部署反導。
美中雙方己達成某種基本共識,兩國在雙邊、地區和全球層面上的共同利益不斷在增加。兩國都希望維系一個和平穩定的國際秩序;都希望維護一個自由開放的國際貿易體系;都致力於禁止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擴散;都主張堅持公海航行自由的原則。這些都是兩國合作的動力。在新的一年裏,美中關系必須避免陷入大國對抗與零和博弈的覆轍,建設更加務實、更加穩固的新型大國關系。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兩國領導人通過對話增信釋疑,夯實二戰之後形成的國際秩序,對增進亞太和世界和平與安全將大有助益。


推荐阅读
本类热门


评论 (0人参与)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