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事热评
中國公民海外度假已成新常態
发表于 2015-03-01 03:12 進入2015年,盡管中國國內經濟下行壓力增大,但官方公布的兩個有關海外的數據卻令人眼前一亮。一是2014年中國內地公民出境遊人數總量已經突破1億人次,約有1.17億;另一個數字就是春節期間中國公民出境遊已突破500萬人次。
来源:本報社論
中國已經是世界公民出境遊客第一大輸出國。羊年春節前夕,世界各國,包括西方最重要的美、英、法、日等國家元首都給中國公民慶賀新年。除了當地的僑社發揮著越來越多的影響外,日益壯大的中國海外出境遊帶來的消費熱潮也功不可沒。用2014年一個時髦的詞來說,中國內地公民海外度假已成“新常態”。而在這一現象的背後,至少有三點值得我們深思。
中國經濟已經成為拉動世界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中國對世界的貢獻正在從世界工廠到服務貿易悄然轉型。在中國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後,以往的以廉價勞動力為主的制造業出口有些後繼乏力,這固然是因為中國人口紅利的消失、勞動力成本上升、匯率升值的緣故。但這何嘗不是中國人均收入提高,向制造業向服務業轉型、由傳統工業向後工業時代轉型的必由階段。凡事都有兩個方面,盡管勞力成本上升,但提高的中國人的工資水平後,也勢必會提高消費能力,而消費能力上升勢必能夠促進服務業的發展。日益增大的中國公民海外出遊就說明了這一點。日益紅火的華人代購市場就說明了中國人的消費能力與日俱增。華人的消費正成為推動世界經濟的另一個重要引擎。
中國在世界發揮著越來越大的影響力,中國春節已經頗具國際範,成為中國外在形象的新載體。今年2月,可以說西方世界的一個流行語就是“Chinese New Year”。世界各國政要都在給華人華僑拜年,慶祝中國新春佳節。一個30年前還是落後國家如何贏得了世界的尊重?這很大程度上由於中國30多年來的持續經濟增長。現在一到春節,世界各國的旅遊目的地就使出渾身解數招攬中國客人。從紐約帝國大廈點亮“華彩新年”中國燈光到英國王儲夫婦到倫敦中國城慶祝新年,從奧朗德自稱“屬馬”到新西蘭女總理穿旗袍慶祝中國新年,世界主要西方國家無不體現出對中國春節的重視。這不僅是由於當地華僑對該國的經濟貢獻,也是中國本土經濟的發展,公民收入水平提高,公民出境旅遊成為新常態的合力造成的結果。可以說,源源不斷的中國遊客在西方國家的消費、購物、投資、置業形成的強大的中國氣場讓西方為之震撼。中國的影響力真正在世界範圍內得以體現。
海外消費熱潮應該對拉動國內內需助力。在中國海外公民出境遊方興未艾同時,我們卻看到國內經濟下行壓力,消費不振,投資效益不高。過去的那種投資驅動型經濟正在向居民消費驅動轉型。在拉動中國經濟增長的投資、消費、出口的三駕馬車中,由於人民幣升值、勞動成本上升等因素,出口短時期難以奏效;而投資由於多年高速增長,已經造成產能過剩、經濟效益不高顯得後繼乏力;而最有能力拉動經濟增長的當屬消費。為何中國公民出境遊消費能力超強但卻在境內消費乏力?這顯然是由於國內體制、機制一系列障礙。就拿嬰幼兒奶粉來說,中國公民不遠萬裏從海外買奶粉,幾乎搶空了發達國家超市貨架,國產奶粉卻鮮有問津,原因不言自明。還有一些商品,境外消費明顯低於境內,質量也高於國內,難怪國內消費者要舍近求遠了。這些都是需要亟待解決的一些體制機制障礙,讓國人更有信心在國內消費,由此才能改變境內外商品“冰火兩重天”的局面。
總之,中國公民海外度假成為新常態的時候,除了感到自豪,更要冷靜思考,讓更多的境外消費回流境內,反哺下行的經濟,是各方面都要認真面對的問題。


推荐阅读
本类热门


评论 (0人参与)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