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事热评

中國南海軍演:對無理挑釁的強勢回應
发表于 2015-08-03 06:26 【本報社論】在南海爭端日益激烈及建軍節即將到來之際,中國軍方在南海舉行大型軍事演習。此次演練屬於戰役級聯合作戰演習,憑借參演兵力,足以支撐起一場中等規模的局部戰爭。
来源:本報社論
中國軍方此次南海大演習出動的一百多艘艦艇、數十架飛機、數個戰役戰術導彈營,以及第一階段的登陸部隊,其規模都超過1982年和阿根廷的馬島戰爭的英國特混艦隊,可以實施一場大中規模的海上戰役。如果在南海地區爆發的武裝沖突或低烈度的戰爭,大都不會超過此次演習的規模。
盡管美國國防部長、國務卿、相關亞太事務官員,甚至奧巴馬總統都曾多次表示亞太再平衡戰略不是針對中國,更不是對中國的所謂遏制和圍堵,但事實是,正是美國的所謂重返亞太戰略打破了東海和南海的平靜,導致區域關系緊張。
近年來,美國、日本、菲律賓在南海問題上與中國摩擦不斷:美國太平洋艦隊司令訪菲時乘巡邏機偵察南海7小時;菲律賓向海牙常設仲裁法院提出南海問題仲裁案,並在仁愛礁上加固“坐灘”的登陸艦;日本防衛白皮書也對中國進行指責。包括菲律賓、越南等國家在內的數個亞洲國家聲稱對該海域和島嶼有管轄權。這些都引起中國的不滿和強烈批評。
美國對南海控制權的爭奪正進入實質化階段。近段時間以來,美軍艦機頻頻抵近南海島礁,不斷向中國發出強硬信號,同時美國也加緊在南海地區展開軍事布局。美國太平洋艦隊司令海軍上將斯科特·斯威夫特在菲律賓首都馬尼拉對媒體透露,美國海軍計劃向南海地區部署超過 4 艘瀕海戰鬥艦。 從美軍針對南海的最新軍事動向可以看出,美軍在南海問題上的立場開始發生質的變化。
雖然美國強調在東海及南海部分島礁的主權爭議中不持立場,不會“選邊站”,但卻以維護“航行自由”為借口介入其中,美國在南海問題上的角色已開始發生轉換,美國已從幕後開始走到了臺前,從口頭上的不持立場到行動上的直接挑戰中國。 給日本、菲律賓和越南等國打氣,使後者妄圖借美國戰略調整之機再次挑起與中國的島嶼爭端,以借機牟利。菲律賓為了配合美國重返亞太和戰略再平衡的需要,中斷了與中國的談判進程,影響了兩國關系的穩健發展。中菲關系出現惡化的可能。
原本在2009 年,菲律賓、馬來西亞及越南向聯合國大陸架界線委員會提交了各自南海南部的 200 海裏外大陸架“劃界案”。然而,隨著南海區域內所蘊藏的大量資源如石油、天然氣、可燃冰等陸續被公布,這些國家及其他大國紛紛覬覦。
近年來,菲律賓及越南以訴諸國際社會的方式來闡述一些爭議島嶼與本國的密切關聯性,菲律賓提交仲裁案、越南自行更改海洋曆史,試圖阻撓中國南海“斷續線”的主張,維護他們自身的偽正當性權益。
在美國政界和軍方一些人的心目中,所謂重返亞太和戰略再平衡,都是為了維護霸權利益,遏制中國崛起。美軍太平洋司令部前司令丹尼斯·布萊爾和美國前駐華大使洪博培,在美國《防務新聞》上刊登的題為《南海戰略》一文所稱,美國必須實現兩個目標:第一,維護美國海空軍以及民用船只在南海航行的自由;第二,阻止中國通過軍事、經濟脅迫以及單邊非軍事進犯在該地區稱霸。
圍繞南海問題,中國維護的是主權,美國追求的是霸權。中國維護南海主權之舉主觀上並非要挑戰美國的戰略利益,客觀上也沒有挑戰美國的霸權,但卻刺痛了美國的霸權神經。相反,美國追求霸權之舉則直接挑戰中國南海主權,損害中國的國家安全。美國領導人在南海問題上的錯誤言行,是出於其對中國崛起的疑慮,總擔心中國崛起將削弱美國的霸權。美國沒有真正從相互尊重、合作共贏的角度來看待和處理中美關系,才導致之間的種種問題。
中國南海大演習展現出強大軍事能力,其強大火力足以摧毀一個中等瀕海國家的所有海空力量,是對挑釁中國領土主權和海洋權益的強勢回應和有力震懾。


推荐阅读
本类热门


评论 (0人参与)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