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事热评
中國經濟是全球穩定增長之本
发表于 2015-09-16 01:09 【本報社論】9月9日至11日,2015年夏季達沃斯論壇在中國港口城市大連舉行。來自9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1700多位各國政要、工商領袖以及專家學者、媒體代表等以“描繪增長新藍圖”為主題,探討影響中國和世界經濟增長的重要議題。
来源:本報社論
最近一個時期,被恐慌籠罩的全球投資者,將全球的不安,指向了增速放緩的中國。投資者因為中國經濟增長正迅速放緩的看法而憂心忡忡,而這些觀點引發了全球金融市場的巨大波動。西方媒體甚至由此炒作新的“中國經濟崩潰論”。
近年來,中國經濟增速走低,經濟運行中的矛盾日益顯現。中國PPI已連續39個月下降,CPI也降至1%左右,表明通貨緊縮跡象已比較嚴重。一些企業也形成不良預期,缺乏投資積極性,特別是煤炭、鋼鐵、房地產等行業困難加大,一批中小企業經營風險加大,持續下去將出現一些企業倒閉,引發銀行不良資產增加甚至金融動蕩。
隨著經濟增速放緩,中國財政收入也明顯減速,財政收支矛盾日漸突出。據官方數據,2014年全國財政收入同比增速跌破兩位數,降至23年來新低。2015年前七個月,全國財政收入同口徑同比增長5.4%,增幅比上年同期回落3.1個百分點。
中國官方也承認經濟下行壓力。中國領導人正推動中國經濟增長模式的轉型,即由重視出口與投資轉向一個較為複雜的、由消費者支出發揮主導作用的模式。
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本屆夏季達沃斯論壇致辭中表示,中國經濟實現制造業從粗放增長到集約增長的升級發展,從過度依賴投資拉動到消費和投資協調拉動的轉換,是一個“充滿陣痛、十分艱難”的過程。
多位與會者認為,近期經濟數據波動只是短期現象,中國經濟仍有巨大成長空間。中國決策者在打消全球投資者疑慮方面受到越來越大的壓力。李克強指出,中國經濟不會硬著陸,有能力實現今年主要的經濟發展目標。他說“現在中國經濟的走勢是緩中趨穩、穩中向好,雖然穩中有難,但總體是機遇大於挑戰,新的增長點在催生中加快形成。雖然經濟下行壓力較大,但中國沒有超發貨幣,沒有搞大規模強刺激。中國宏觀調控政策工具還有不少,經濟具有很強的抗沖擊能力。一旦經濟有滑出合理區間的跡象,中國將有足夠能力應對,中國經濟不會硬著陸,這不是一句空話。”
世界經濟複蘇仍顯疲態,風險遠未消除,如何提振中國經濟增長成為國際社會的共同關切。中國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徐紹史表示,中國經濟發展到現階段,需要從出口消費品逐步轉向國際產能合作,以提振外需。同時,在全球經濟複蘇弱於預期的情況下,推進國際產能合作也將為世界經濟複蘇增添動力。
北京大學教授林毅夫認為,出口是中國經濟的重要推動力,在其他國家經濟放緩的情況下,中國出口也隨之放緩,從而對中國經濟產生影響。在投資和消費方面,中國還有很大的增長餘地。基礎設施建設、環境保護、城市化,這都是增長機遇,而這些機遇,讓中國和其他國家有所不同。”“中國政府累計債務只相當於國內生產總值的40%,遠低於西方國家,而且中國還有3.7萬億美元的外匯儲備,所以應該能夠保持相當高的投資增長率。”
中國經濟正處在新舊交替的狀態,一方面舊的傳統的市場經濟增長動力在衰減,另一方面支撐中國經濟增長的新動力在提升,經濟下行增強了改革的緊迫感,改革的主動性得以大大提高。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副總裁朱民指出,中國經濟的關鍵不在於增速,而在於確保結構轉型和經濟改革。他說,中國經濟應該從依靠投資和出口拉動轉向更加依靠創新、科技和消費驅動的增長模式,同時,要應對過去所積累的風險,走向長期可持續的道路。
參加本次達沃斯論壇的嘉賓認為,中國不是動蕩之源,而是全球穩定增長之本。在全球經濟複蘇乏力、美聯儲加息預期日益強烈的背景下,影響力不斷增強的中國,在世界格局中扮演的角色,正在發生深刻變化。


推荐阅读
本类热门


评论 (0人参与)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