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事热评
展望習近平訪美:探索大國互動新模式
发表于 2015-09-19 10:05 【本報社論】9月22日至25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將對美國進行國事訪問,這將是繼2013年美國加州“莊園會晤”以及去年北京“贏臺夜話”後,美中元首又一次互動交流,將對兩國拓展合作、增進互信和有效管控分歧有無可替代的引領作用,將推動美中新型大國關系取得更多實質性成果。
来源:本報社論
近年來,美方關注的始終是某些具體事務,希望能夠盡快解決眼下的棘手難題,預計此訪將繞不開南海問題、網絡安全問題、經貿關系等各種話題。與某些具體的談判議題相比,中方最希望通過習近平此訪,美中能夠使得“新型大國關系”在共識與構建上取得進展。對於中國來說,美中的“新型大國關系”才是本次訪問的首要目的,而重新規劃美中關系、為未來數十年美中關系“定調”,則是中國方面對習近平此訪的主要定位。
中國領導人在闡述新型大國關系時所提倡的,實際上正是在美中關系的現實中缺乏的的問題。中國領導人將“不沖突、不對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贏”作為新型大國關系的內涵,正是因為美中可能發生沖突和對抗;在現實中存在美國不尊重中國核心利益和重大關切的情況,主要是尊重主權領土完整、尊重各自的政治制度和發展道路。
構建美中新型大國關系,需要美中兩國妥善處理彼此之間的矛盾分歧,特別是要彼此尊重對方的核心利益和重大關切。雖然冷戰早已結束,但冷戰思維並未在美國政界完全消失。在評估中國現狀、預判中國未來的發展時,一些美國政客的邏輯通常都是:力求以改變政治制度為手段,從來不會放棄對中國進行意識形態同質化改造的訴求:在無法實現對中國進行同質化改造的訴求而只能與其進行交流合作的情況下,總是謹而慎之,保持不懈的戒備。
基辛格博士在《論中國》一書中指出,在當今形勢下,戰略緊張的一個方面是中國人擔心美國企圖遏制中國;同樣,美國人擔心中國把美國趕出亞洲。在這種情況下,如果缺乏不斷加深的相互了解,缺乏有效的交流與溝通,缺乏足夠的政治智慧,缺乏足夠的冷靜和理性控制,美中之間的猜疑就會迅速加重,雙方就會離開互信的軌道,而迅速走向相互不信任,最終導致嚴重的戰略誤判。
因此,這就需要美中雙方摒棄零和思維、避免以對抗的方式處理分歧、著眼雙邊關系發展的大局、加強內部協調。處理好分歧與發展好合作一樣的重要。美國政客不能抱著冷戰思維不放,總是擔心中國的行為將損害美國及其盟友的利益,削弱美國主導的地區秩序和優勢地位,尋求牽制甚至遏制中國。
如何有效管控分歧對構建美中新型大國關系至關重要。網絡安全成為挑戰美中關系的大問題,如果得不到管控,很可能嚴重影響美中兩國關系的發展。構建新型美中網絡安全關系迫在眉睫。在相互依存的世界。美中網絡安全的格局業已形成。兩國必須建立網絡合作機制避免無秩序的網絡博弈。美中兩國只有通過坦率對話、真誠溝通,消除誤解和敵視,才可能尋求網絡安全的合作之道。美中兩國應該在打擊網絡犯罪方面先相互配合,相互磨合,產生一定的相互信任,進而緩解兩國網絡安全過程中的日益增長的互不信任。
可喜的是,在雙方首腦會晤之前,兩國就對此問題有了實質性接觸。本月初,美國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賴斯來華訪問,話題涉及南海、黑客、人民幣匯率和全球股災等話題。上周末,中國派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政法委書記孟建柱作為習近平主席特使,帶領相關部門負責人訪問美國,同美國高層會談。這是雙方不回避敏感話題、坦承面對分歧、勇於解決問題而邁出的第一步。我們期待這樣的溝通常態化。
美中經濟關系朝著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廣度發展的趨勢是不可逆轉的,美中建交之時,美國的GDP為22 947億美元,而中國僅為2164億美元,美國是中國的10倍還多,人均GDP排世界倒數第二位。然而,中國在改革開放的推動下,經過30多年的發展,其經濟總量已於2010年躍升至世界第二位。美中兩國經濟總量占世界的三分之一,人口占世界的四分之一,貿易總量占世界的五分之一。增進美中戰略互信,共同構建不沖突不對抗、合作雙贏的的新型大國關系,既是應對全球治理挑戰的客觀要求,也是美中兩國最為明智的不二選擇。
盡管前行的路上還會有不可預知的坎坷,但美中戰略合作關系不斷強化的態勢是不可逆轉的。只要兩國領導人以開闊的視野和足夠的冷靜,共同做好戰略和政策設計,為美中戰略互信注入更多的可持續性,就一定能成功探索大國互動新模式,開創新型大國關系的新局面。


推荐阅读
本类热门


评论 (0人参与)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