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事热评
中國在參與全球事務中展現大國責任
发表于 2015-10-06 02:08 【本報社論】9月26日至28日,在圓滿完成對美國的國事訪問之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到訪紐約聯合國總部,出席聯合國70周年系列峰會。習近平全面闡述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系理念,用實際行動和宏大倡議回應時代命題,譜寫了國際關系發展的新篇章。
来源:本報社論
發展是21世紀面臨的最大挑戰,也就是如何消除貧困,如何在2030年前消除極端貧困,中國領導人這次到訪聯合國總部,在貿易、氣候、投資、性別等領域所傳達的信息都引起了非常強烈的共鳴,因為這些問題對於在2030年前結束極端貧困是非常重要的。
聯合國發展峰會開幕當天通過了一份由193個會員國共同達成的成果文件,即《改變我們的世界——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中國作為最大的發展中國家,積極參與談判,提出了中國方案,為達成最終共識作出了重要貢獻。這一包括17項可持續發展目標和169項具體目標的綱領性文件,將推動世界在今後15年內實現3個史無前例的非凡創舉——消除極端貧窮、戰勝不平等和不公正以及遏制氣候變化。
全球化時代,國與國相互依存空前緊密,利益共生不斷深化。面對全球性挑戰,沒有一國能獨善其身。需要各國同舟共濟,中國率先提出構建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系,也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和新中國外交實踐的厚積薄發。“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丈夫貴兼濟,豈獨善一身”,這些中華文明理念與基於人性本惡、物競天擇的西方政治哲學有著明顯不同,至今仍在滋養著中國人的精神。
習近平通過舉行展示中國國力強大所帶來的好處的活動,來開啟和結束他的訪問。他在西雅圖向美國最重要的首席執行官們宣傳商業機會,在紐約許諾向聯合國提供大量資金。
美中元首會晤成果清單顯示,在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方面,中美兩國承諾共同致力於通過在消除貧困與饑餓、推動包容性經濟增長、保護環境等領域擴大合作,促進新的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中提出的可持續和包容的國際發展。雙方願就實施該議程進行溝通與合作,幫助其他國家實現共同發展目標。這顯示出當今世界最大的發達國家與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在共同推動全球可持續發展的方向上,以務實的態度攜手合作。
習近平主席重申維護以聯合國為核心、以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為基礎的當代國際秩序和國際體系,全面闡述新型國際關系理念,並就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提出系統方法,為未來世界各國發展和國際發展合作指引方向。習近平高度評價聯合國在國際事務中的核心作用:“聯合國承載著各國人民的期望,肩負著諸多重大使命”,並表示:“中國是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這不僅是權力,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責任。”
習近平28日在聯大演講中宣布了對聯合國和發展中國家的承諾。此前,他宣布設立“南南合作援助基金”,首期中國提供20億美元;增加對最不發達國家投資,免除最不發達國家、內陸發展中國家及小島嶼發展中國家年底到期未還的政府間無息貸款債務等。
在9月28日奧巴馬主持的維和峰會上,習近平作出的支持維和行動的承諾尤為及時。奧巴馬在那次峰會上呼籲增加對全球各地維和行動的撥款。他說,中國計劃建設8000人規模的維和待命部隊,並向非盟提供總額1億美元的援助,支持非洲建設危機應對快速反應部隊。習近平還承諾向聯合國捐獻10億美元,設立和平與發展基金隨後,50多個國家承諾向聯合國維和行動提供4萬人的部隊,支持隨全球危機增加而緊張的維和行動。“中國意外宣布增加海外維和投入”,此舉被認為是出人意料的一項表態。維和承諾正值中國著眼不斷擴大的全球作用之際,例如中國海軍已在非洲海域和地中海活動,支持救援行動。
習近平的聯大講話不僅旨在顯示中國是負責任大國,投資於現行世界秩序,並且通過在聯合國框架內向發展中國家做出承諾,避免類似雙邊行為所容易引發的“新殖民主義”等猜疑和指責,這實際上成為對一些西方國家關於中國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應承擔更大責任呼籲的回應,積極參與全球發展和和平事務,在應對全球性挑戰方面做出表率。


推荐阅读
本类热门


评论 (0人参与)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