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事热评
TPP或將重塑國際貿易格局
发表于 2015-10-13 02:21 【本報社論】10月5日,經過曠日持久的多輪討價還價和連續超過5天不分晝夜的密集談判後,新一輪“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協定”(TPP)部長級會議在美國亞特蘭大結束,談判各方終於達成TPP貿易協定,同意大幅降低投資、貿易壁壘和確立新的商業規則,並希望以此為樣本重塑亞太乃至全球貿易規則,但協定能否最終獲批落實仍面臨著一定阻力。
来源:本報社論
依據協定,約1.8萬種商品關稅將在未來一段時間內逐步減少或完全取消,環太平洋十二個國家的自由貿易圈已然形成。TPP有可能催生類似歐洲的單一市場。區內12國人口共8億,是歐洲單一市場總人口的一倍;占全球經濟比重達40%,占全球貿易的三分之一,體量超過歐盟。一個巨大經濟圈即將誕生。
不過,美國國會是否會批准以及何時批准TPP協定仍存在諸多不確定性。美國貿易專家估計,美國國會對TPP協定的審議投票時間最早也要等到明年2月份,正值美國民主、共和兩黨總統提名程序的黨內預選拉開帷幕,因此國會審議TPP將不可避免受到美國大選選情的影響。一些共和黨和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已開始公開抨擊TPP。
2008年,美國高調宣布加入“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關系協定談判”,並於2009提出擴大計劃,將其更名為“跨太平洋夥伴關系協議”(Trans Pacific Partnership Agreement,TPP),其背後重要戰略意圖之一即為:開拓新市場,為其出口倍增計劃創造條件。2013年中國對TPP成員國高端制造業出口額占其高端制造業總出口額35.6%。與此同時,美國對TPP其它國家的高端制造業出口額也實現連年遞增,至2013年已達1149億美元,占其高端制造業總出口額26.7%。亞太地區作為中美高端制造業出口的重要市場,對於美中兩國都具有深遠戰略意義,勢必將成為中美高端制造業角逐的主戰場。在漫長、激烈的博弈中,TPP的達成被參與方寄望可以重塑亞太乃至全球貿易規則,消除從汽車到大米在內的眾多商品的貿易壁壘,並在投資及知識產權等廣泛領域統一規範。
TPP更大的意義在於這是全球貿易規則演變的開始,TPP不僅將規定取消或降低商品關稅,還將涵蓋安全標准、技術貿易壁壘、動植物衛生檢疫、競爭政策、知識產權、政府采購、爭端解決,以及有關勞工和環境保護的規定,這意味著全球貿易規則的升級。
不少美國智庫專家和商界領袖認為,TPP協定最終要取得成功需要中國的參與。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高級研究員黃育川說,TPP的目標之一是制定高標准的經貿規則,但如果主要經濟體不遵守這些規則,其意義就會明顯下降。最終大家都會認識到TPP完全成功需要中國的加入。美國商會負責亞洲事務的副會長塔米·奧弗比也說,中國是亞洲最大的經濟體,應該成為TPP的一部分,不包括中國的TPP將會是一份失敗的貿易協定。
然而,TPP作為亞太地區涉及面廣泛的貿易協定,中國的缺席引起外界諸多猜測。把亞洲最大的經濟體同時也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中國排斥在外(至少目前事實如此)已引發爭議。據悉,TPP最為核心的內容是關稅減免,即成員國90%的貨物立刻零關稅,所有產品將在12年內零關稅。它不只是一個互免關稅協議,還包含了知識產權、環境保護、勞工權利、企業平等、金融監管、互聯網自由等等制度性內容,且執行嚴格。這樣的“高標准、寬領域”提高了中國的准入門檻。事實上,TPP機制“高標准、寬領域”的優勢同樣也是其劣勢所在。政治經濟效益固然可觀,但完成的難度也可想而知。至少在可預見的將來,也提高了TPP各談判方之間完成談判並執行協議的門檻。
作為一個經貿協議的TPP和此前由國際組織主導的多邊談判相比,這種帶有特定目的、由特定國家主導的區域經貿協議在促進經貿合作這一公認目標上出現了倒退。近年來,中國經濟規模不斷擴大、國際化程度持續加深,中國自貿區不斷擴容。中國已簽署自貿協定14個,涉及22個國家和地區,除韓國、澳大利亞以外,自貿協定均已實施。因此,TPP困不住中國,將促成更多的雙邊、多邊自貿區。就此而言,也不失為對國際貿易格局的重塑。


推荐阅读
本类热门


评论 (0人参与)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