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事热评
超級國事訪問促成中英全球戰略夥伴關系
发表于 2015-10-27 14:50 【本報社論】當地時間10月21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倫敦唐寧街首相府同英國首相卡梅倫舉行會談。雙方決定共同構建中英面向21世紀全球全面戰略夥伴關系,開啟持久、開放、共贏的中英關系“黃金時代”。
来源:本報社論
在習近平19日到23日訪問期間,卡梅倫政府以及英王室竭盡所能給予最高禮遇。威廉王子親送邀請函、103響禮炮、皇室全員出動、習近平與夫人彭麗媛下榻白金漢宮,英國女王還設國宴款待,最難得的是,邀請習近平到現代議會之母的西敏宮發表議會演講……超高規格禮遇得到了豐厚回報,雙方簽署了總額約400億英鎊的協議,協議規模超出了此前外界預計的 300 億英鎊。
聯合宣言稱,“雙方認同彼此對自身政治體制、發展道路、核心利益和重大關切的重視”,並呼籲早日展開中歐自貿區聯合可行性研究,並敦促所有尚未批准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改革方案的成員不再拖延、立即批准該方案。此舉被認為是針對美國。美國國會遲遲未批准該方案,而該方案是2010年首爾G20峰會上參會國達成的共識。
中國持續崛起是影響倫敦外交決策的關鍵,作為在國際外交舞臺上縱橫捭闔兩百多年的老牌帝國,英國決定倒向中國的外交判斷,顯露出倫敦決策圈的老謀深算。
在過去的五年當中,卡梅倫帶領的保守黨團隊與中國保持了頻繁互動,兩國經貿關系得以快速推進。2012 年以來,英國一直是中國對外直接投資在歐盟成員國中最為青睞的目的地,就連中國的投資風向標——香港富豪李嘉誠也在拋售中國內地資產之後登陸英倫三島。與此同時,英國也是中國在歐盟成員國中的第二大投資來源地。倫敦進一步鞏固了其作為全球首個、亞洲以外最大的離岸人民幣交易中心的地位。
近年來,中國深度融入國際經濟金融秩序,中國的經濟發展令人驚奇,英國則想更大程度地參與這個經濟傳奇。中國一直在國際上倡導構建多極世界的願景。歐盟是中國連續十年最大的貿易夥伴和最大的技術輸出地。在歐盟成員國中,英國是自由貿易和開放型經濟政策的堅定擁護者。對於中國來說,發展中英關系對深化中國和歐盟之間的經貿合作大有裨益,英國的開放型經濟政策有助於推進中歐雙邊投資協定的談判進程。
英國的外匯交易額占全球比重約 44%,是全球最大的資本市場之一,必須和全球的新興經濟體緊密合作,而中國是目前最大的新興經濟體。確保英國經濟持續增長是卡梅倫政府的優先議程。保守黨在年初的大選中完勝,主要歸功於其經濟成績單。近年來中國對英國的投資更是出現井噴趨勢,覆蓋能源、基礎設施、文化等領域。英國是當前接受中國直接投資最多的歐洲國家,占中國對歐投資總額的30%,而且增長速度出乎意料。
中英關系最大的突破是今年3月12日,英國出乎全世界的預料,率先加入中國主導的亞投行,引發多米諾骨牌效應,變相重創美國對中國的圍堵戰略。如今,中英正式確立“黃金時代”的外交經濟關系,絕對是改變地緣政治格局厚重,影響深遠的一筆。
今年9月西方輿論指責中國人民幣貶值時,英國財政大臣奧斯本抵達北京“尋找合作和投資的新機遇”,再一次充當了中國經濟的“支持者”角色。英國對中國采取的是務實的合作政策而非將中國視為對手,這正契合了中國關於建立新型大國關系的訴求。
正是由於上述這些共同訴求的推動下,中英兩國迎來了雙邊經貿關系的“黃金時期”。英國不僅是首個宣布加入亞投行的歐洲國家,還是第一個發行人民幣債券的國家。
兩國的發展戰略有對接的空間,英國落後的基礎設施及“北方經濟增長計劃”需要大量英國所沒有的資金。中國經濟增幅放緩,急需投資和轉移閑置力量的目的地。同時倫敦可以成為人民幣最大的離岸市場,這對中英兩國的發展都至關重要。中國重視英國在解決全球性問題上的作用。作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中英兩國在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可持續發展等問題上肩負重要責任,可以大有作為。


推荐阅读
本类热门


评论 (0人参与)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