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销会展
氣象中的商機:當天氣遭遇營銷
发表于 2016-04-06 08:23 (本報特稿)古有一老嫗,有兩個經商的兒子,一個兒子賣布,另一個兒子賣傘。雨天的時候她擔心賣布的兒子生意不好,晴天的時候她又擔心賣傘的兒子生意不好。這時有人跟她說:雨天的時候她就想賣傘的兒子生意一定好,晴天的時候她就想賣布的兒子生意一定好,這樣她就會變得開心了。
来源:本報顧問李光鬥
這樣想了以後,果然,老嫗心裏再也不為兩個兒子的生意擔心了。有的人說這個故事告訴了人們改變看問題角度的重要性,其實這個故事還告訴了人們:要想生意好,晴天不要賣雨天的東西,雨天不要賣晴天的東西。
有位小商人看懂了這個故事,生意雖小,但賺得總是比別人多一點。她的訣竅在於關注天氣情況:先讓兒子查看一周天氣預報,然後每天實時關注天氣變化,這樣她不僅可以提前兩三天做准備,而且還能保證下雨後半個小時內一定拿傘出門,不耽誤賣傘的黃金時間。不下雨的時候,她就在街上擦皮鞋。這樣,晴天雨天,她都有生意做。
這個故事又告訴了我們,靠天氣做生意,不僅要時刻關注天氣變化,更要學會提前掌握天氣變化趨勢。
根據天氣變化調整營銷策略,這種營銷方式在營銷學上叫氣象營銷。兵法上有句話,叫“因勢利導”。善於打仗的人總是會根據眼前的形勢做一些變通,然後將這些形勢變為優勢為自己所用。“雨橫風狂三月暮”怎樣,“碧雲天,黃葉地”怎樣,“昨夜西風凋碧樹”又怎樣?兵來將擋水來土掩,面對天氣的“刁難”,不光是小商販,一些大企業也早就研究出了一系列應對策略。
國外氣象營銷的運用
且看發達國家,歐美企業在20世紀80年代起就重視將營銷與天氣相結合。日本的一些企業專門設有氣候研究室,研究氣候變化對消費者行為的影響,還得出了相關結論:
當氣溫達到22℃,啤酒開始暢銷,氣溫達到24℃,泳裝開始受歡迎,氣溫超過30℃,冰激淩的銷量下降,冰鎮飲料銷量上升。並由此總結出了一系列氣象指數:冰激淩指數、泳裝指數、空調指數等。甚至還有人研究結出了一條定律——德爾菲氣象定律:氣象投入與產出比為1:98,企業在氣象信息上投資1元,可以得到98元的回報,在不同的市場條件下應用這一定律,帶來的經濟回報率有可能會更高。日本的一家空調企業曾就通過氣象營銷成功打開了海灣國家市場。在20世紀80年代,歐美企業的空調在海灣國家是主打,後來日本的一家空調企業也想進入海灣國家,雖幾經努力,但作為一個後來者,由於空調的功能質量跟已占有市場先機的歐美空調相比區別不是很大,銷量一直都不是很好。
於是這家日本企業就像當年肯德基麥當勞派人到中國考察市場一樣,也派人深入海灣國家考察空調市場,想藉此發現一點市場縫隙。經過深入調查,他們發現了一個很有價值的情況:海灣地區風沙較大,戶外的空調機組在運轉一段時間後由於風沙的進入會出現停轉的情況。這家日本企業根據這一天氣情況,很快研發了一款帶有風沙過濾裝置的空調,只是多費點了吹灰之力,就很快就占領了海灣市場。
日本的7-11便利店在門店日常營銷中也非常重視氣象變化。7-11便利店主要通過各門店內的計算機聯機系統進行日常經營管理,這為其充分利用氣象營銷創造了條件,各門店內每天分時段將收集到的天氣動態信息輸入聯機系統,系統通過分析確定不同區域的便利店內應該銷售什麼樣的商品。
沃爾瑪同樣也雇傭一些氣象服務公司為其預測未來將會出現的極端天氣(如暴風雨或者暴風雪等),通過預測極端天氣人們對此將會出現的購買需求來提前准備相應商品。有一年,美國東海岸即將迎來一場颶風,沃爾瑪通過分析上次颶風來的時候受害者的消費行為以斷定本次颶風應該准備哪些商品。
分析發現,上次颶風來臨前,草莓果醬餡餅的需求量非常大,根據這一分析結果,沒過多久,一輛輛裝滿草莓果醬餡餅的運輸車就駛往颶風來臨所在地了。沃爾瑪在這次颶風侵襲中又穩賺了一筆。
國內氣象營銷運用
發達國家將氣象在營銷上的運用結合得如此緊密,國內也不例外。以阿裏媽媽為例,阿裏媽媽平臺推出了一款能幫助商家更好實現精准營銷的營銷平臺——達摩盤。2015年4月,阿裏媽媽與中國氣象局達成官方合作,將天氣變化數據接入營銷平臺,達摩盤因此新增了氣象指數標簽的功能,該標簽覆蓋了全國315個城市、2171個縣氣象局的天氣數據,按照溫度、天氣現象、濕度、舒適度、空氣質量、PM2.5指數等6個天氣要素作為營銷推廣參考。
這樣,當北京霧霾嚴重的時候,北京的用戶會在淘寶平臺上看到口罩的營銷信息,當南方一場大雪降臨的時候,南方的用戶會在淘寶平臺上看到有關保暖外衣的促銷信息。借助氣象指數標簽,商家可以提前預知天氣變化,以便知道自己的產品什麼時候最好賣。
據數據統計顯示,一家在淘寶網上專門經營汽車用品的電商,花458元購買了天氣營銷標簽,使用了十多天,店內的銷售額較之前就增長了12980元。借助氣象標簽,該商家在一次寒潮來臨之前提前分析了消費者的產品需求,准備了大量的羊毛汽車坐墊、靠墊、方向盤保護套等保暖性較強的汽車配飾,正是由於提早的准備,在寒潮來臨後輕松應對了線上大量購買的情況,銷售額也大大提升。氣象標簽,幫助賣家得以及時洞察未來的消費趨勢,從而及時調整營銷策略。
氣象營銷線上如此多嬌,線下也不甘示弱。針對下雨天,一些地方的百貨商場推出了“雨天特惠”活動。這些特惠的商品,多少都會與雨天有一些關聯,如解決雨天換洗衣服難幹問題的速幹內褲、對抗積水路面的防水鞋及防水手表、防水背包等,這些商品的折扣力度非常的吸引人。
除了購物,一些餐飲店也推出了“雨天特惠”的活動。消費者在下雨天就餐,只要將餐廳相關的“雨天優惠”信息發送到微信朋友圈,便可享受所有菜品7.8折的優惠。一家餐飲店“雨天優惠”活動開展了一周,對比晴天和雨天的客流量,在有優惠活動的情況下,雨天的客流量比晴天以及沒有優惠活動的雨天提高了30%-40%。
氣象對各行業的影響
氣象的變化對各行業的影響是巨大而深遠的,細想一下,我們平時的生活日常,哪一樣不是與天氣緊密相關?夏天來臨,我們會買空調降溫,會吃冰激淩解渴,會買防曬霜防止自己被曬黑……冬天到了,我們會買厚的衣服,喜歡去吃火鍋,會買電熱毯取暖……天氣熱的時候出門我們會選擇打車,因為裏面有空調,天氣冷的時候出門我們也會選擇打車,因為裏面有空調。
氣溫高低對行業影響深遠,一些災害天氣也會催生“災害經濟”。如霧霾,近幾年持續的霧霾天,不僅助推了海南房地產的發展,還讓口罩、空氣淨化器、養生保健用品變得異常受歡迎。每到霧霾天,口罩商家的PM2.5口罩就異常暢銷。一家知名的PM2.5口罩生產廠家曾做過一個統計,在一次霧霾全國大範圍“光臨”的時候,僅在兩天之內,其生產的PM2.5口罩在全國的網購銷量就超過了3萬個,用戶需求旺盛一度出現線上線下均賣斷貨的情況。一些環保概念股甚至也一度由於霧霾原因而受益大漲。
在越來越追求精准營銷的今天,商家越來越重視對影響消費者消費行為因素的研究,天氣的刮風下雨,裏面往往潛藏著很大的商機。東西部天氣的差別,南北方氣候認知的不同,都會對消費需求產生很大影響,值得商家足夠重視。
所謂“道可道,非常道”,雖然目前已經有不少關於氣象營銷的研究,但是“四時之變,不可勝窮也”,盡管一些氣象營銷方法在不斷被發現,但是仍然有不少細微甚至常常被人忽略的地方值得我們去探索。對氣象變化掌握的越深入,對消費行為研究得越透徹,並且能快速做出反應,這樣的商家一定會得到市場的豐厚回報。
作者:本報顧問李光鬥


推荐阅读
本类热门


评论 (0人参与)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