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文汇
鮑勃·迪倫榮獲諾貝爾文學獎
发表于 2016-10-18 06:06 (本報綜合報道)10月13日,瑞典學院常任秘書長薩拉·達紐斯(Sara Danius)宣布,現年75歲的美國著名唱作人、藝術家和作家鮑勃·迪倫(Bob Dylan)榮獲2016年諾貝爾文學獎,這個結果大大出乎了人們意料。
来源:本報綜合報道
過去幾年,迪倫曾被預測為諾貝爾獎得主人選之一,早在1996、2006年,他就兩度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提名,但很少有專家認為這個久負盛名的獎項會頒發給流行音樂界的歌手。今年終於正式獲獎。
這也不是他第一次獲得文學性的獎項了,2008年,他就獲得了普利策獎特別榮譽獎(普利策獎也稱為普利策新聞獎, 美國新聞界的最高榮譽獎,被稱為“新聞界的諾貝爾獎”)。作為世界級的搖滾、民謠大神,在音樂上的成就更不必說,迄今已經發了37張專輯,橫掃格萊美、奧斯卡、金球獎的音樂獎項。
評委會稱,鮑勃·迪倫“在了不起的美國歌曲傳統中創造了新的詩意表達”。達紐斯說,迪倫的歌曲是“給耳朵的詩”。在諾獎官網上的迪倫簡介中寫著:“迪倫有著偶像人物的地位。他對當代音樂有著深刻的影響。”
諾貝爾文學獎官網刊登的采訪視頻中,達紐斯稱迪倫“是個偉大的詩人,是英語傳統中的偉大詩人”。達紐斯說,迪倫代表著傳統,同時又在過去的54年裏,不斷地創新。她特別提到迪倫1966 年的專輯《Blonde on Blonde》,稱包含許多經典之作。達紐斯還表示,回溯到荷馬時期,詩作就是為傾聽而創作。同樣,迪倫的作品也可以被閱讀、應該被閱讀。
迪倫1941年5月24日出生於美國明尼蘇達州,原名羅伯特·艾倫·齊默曼(Robert Allen Zimmerman),在一個猶太人中產階級家庭成長。青少年時期,他就曾參加過多個樂隊,他的音樂生涯從1959年在明尼蘇達州的咖啡館駐唱開始,在那裏自稱名叫鮑勃·迪倫(Bob Dylan)。迪倫取這個名字一半是因為一個美國電視節目中的西部英雄馬特·狄龍(Matt Dillon),另一半是因為迪倫覺得這個名字又好聽又好記。
隨著對音樂的興趣加深,迪倫對美國民歌和藍調音樂產生了特別的熱情。1961年,迪倫來到紐約,並在格林威治村的俱樂部和咖啡廳表演。之後的那些年,他錄制了多張專輯,對流行音樂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迪倫於1962年創作的一首歌曲“答案在風中飄(Blowin’in the Wind)”被認為是最膾炙人口的民歌之一。歌中唱到:
“一個男人要走多少路
才會被稱為一個男人?
一只白鴿要飛過多少大海
才會在沙灘安睡?
炮彈要飛多少次
才會永遠被禁止?
答案,我的朋友,在風中飄
答案在風中飄”
1895年11月27日,阿爾弗雷德·諾貝爾(Alfred Nobel)簽署最後的遺囑,將大部分財產用於諾貝爾獎。遺囑中寫道,其中一部分將獎勵給在文學領域創作出"理想的方向上最傑出作品"的個人。
1901-2015年,已有112名個人榮獲諾貝爾文學獎。其平均年齡是65歲。其中,最年輕的是英國作家、詩人吉蔔林(Rudyard Kipling),他也是今年拍成電影的《森林王子(The Jungle Book)》的作者,獲獎時41歲。最年長的是英國女作家萊辛(Doris Lessing),獲獎時88歲。
阿爾弗雷德·諾貝爾在遺囑中對諾貝爾獎有著國際視野。但在文學領域,瑞典學院曾受到批評,長期以來主要面向歐洲。不過,1984年,瑞典學院常任秘書長表示,該學院對非歐洲作家的關注正在逐漸增加。
阿爾弗雷德·諾貝爾將大部分資產--超過3100萬瑞郎(今天相當於約17.02億瑞郎)轉化成一項基金,並投資於“安全的證券”。投資收入“每年以獎項的形式分配給前一年給人類帶來最大好處”的人。2015年,諾貝爾獎的獎金金額是每項800萬瑞郎。
過去五年的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是:(2015年)白俄羅斯女記者兼散文作家阿列克謝耶維奇(Swetlana Alexijewitsch);(2014年)法國小說家莫迪亞諾(Patrick Modiano);(2013年)加拿大女作家門羅(Alice Munro);(2012年)中國作家莫言;2011年瑞典作家特朗斯特羅默(Thomas Tranströmer)。除莫言外,另一位榮獲諾貝爾文學獎的華人是法籍華裔作家高行健(2000年獲獎)。


推荐阅读
本类热门


评论 (0人参与)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