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业创富
美國金融行業職場正在迎來寒冬
发表于 2016-10-25 01:14 最近,我一位做金融的朋友微信我,她的一位學妹是哥倫比亞大學統計系的碩士,而本科則畢業於另一所美國東北部的長青藤大學,問我有沒有工作可以介紹。
来源:《陸家嘴》
“你知道 ,現在金融工作不好找。到處都在緊縮預算。我們銀行最近各組都在整合。你這邊有什麼工作可以介紹的嗎?”我朋友問。
我的確沒有什麼可以介紹的,金融行業不景氣也不是一天兩天了。順便聊起來,我偶爾提到,我的一個朋友在一家市場公司做媒體購買的主管。他們在招一個初級水平的媒體計劃師,年薪大概4萬美元。沒想到,朋友立刻回信了,說太好了,她就想幹這個。簡曆立刻就送到我郵箱。我好奇地看了一下。她先是在某大型銀行實習當分析師,然後正式工作就是在一家市場公司做最簡單的訂單設置和下載Excel報告。我當即把她的簡曆轉發給我朋友,第二天面試,當天就聘用她了。
我當然可以理解這位市場主管朋友的心情。當他拿到那份簡曆的時候,恐怕心裏會和我一樣“一抖”。這樣的學曆,以前的主要去向是金融、高科技公司,也有去市場分析、醫藥、保險公司等。怎麼都輪不到我這個做媒體購買的朋友來選。所以,當初我這位做媒體購買的朋友讓我推薦人的時候,我第一反應就是,我才不會真去問,然後在我的朋友圈裏“自取其辱”呢。
說起來,兩年前的時候我還真“傻呵呵”地幹過這樣的事情。當時是一家高科技公司招聘數據分析師,工資開得和銀行差不多。一位投行的朋友剛被“裁”了,我就向他推薦了這個工作。他當時毫不猶豫地拒絕了:“雖然現在工資差不多,但我認為銀行工資上升的潛力更大。”
他後來的確又找到了一份銀行的工作。不過工資上漲空間我倒真的不知道。
我曾經多次寫美國就業的文章了。美國人的工作節奏相對較慢。一般來說,夏天的時候大家都度假去了,就算公司想招聘,找齊面試的人都不容易。到了9月份,就是招聘的高峰了。但是今年秋季,銀行投資部門的招聘持續了夏季的清淡。
“其實,我們手頭的活是增多了。因為美國金融監管部門要求越來越多,需要提供的材料也越來越多。但是,嚴厲的監管讓銀行利潤下降,所以銀行內部就在進行不斷的合並、整合,減少開支,前幾年招聘的、收入較高的人就不斷地被裁員,然後等級較低的剛畢業的大學生被招進來。”一位大型銀行的朋友告訴我。
我這位朋友是一個小部門的主管,手下有三個人。他提到另外一個部門有一位頭發花白的合同工(就是銀行不負責醫療保險等福利的臨時工),那位老兄大約7年前下崗時就是銀行IT部門的執行主管(Executive Director)了。在市場上找同一等級的工作五年一直未果,現在終於淡定地接受這種合同工的工作了。
的確啊,銀行減員已經成了家常便飯。例如,高盛今年裁減固定收益業務的員工幅度達到10%。我有好幾個朋友在高盛工作,都已經一年沒有聯絡了,我都不知道該不該給他們打電話。
“在現在這種情形下,50歲以上人一旦被‘砍’,那簡直會是場噩夢。”我那位朋友已臨近四十,講到金融行業的工作,唏噓不已。
他們的想法我充分能夠理解。金融行業的工資比別的行業高太多。一旦從金融工作轉到其他行業,收入落差很大,生活質量會立即發生很大的改變。
作為朋友,我默默地為我的金融朋友們祈禱,但願這個金融行業的冬天早點過去。
作者:周佳
源自:《陸家嘴》


推荐阅读
本类热门


评论 (0人参与)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