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海纵横
樂視登陸美國 邁出全球化第一步
发表于 2016-11-01 04:54 【本報綜合報道】近日,樂視在舊金山美術館創新中心舉行了大型媒體見面會,主題為“破界化反 共享生態世界”的發布會。來自全球各地的接近1500名媒體記者和嘉賓與會,見證發布會的盛況,宣告樂視(LeEco)以及樂視生態全面落地美國。
来源:本報綜合報道
在這場發布會上,樂視創始人兼董事長、CEO YT Jia(賈躍亭)指出,樂視來到美國,並不是要打擂臺,而是要通過產業鏈的垂直整合和跨產業鏈的價值重構,打破產業邊界,生態化反,創造一種新的生態生活方式。嘗試通過樂視生態體系內的多種設備傳達它的內容和服務。這種策略與蘋果公司的體系相同,即試圖將用戶留在它的品牌與平臺內。
LeMall(樂視商城)則是美國用戶直接接觸樂視生態和購買樂視生態產品的首要入口,也是樂視踐行UP2U理念的重要載體,所有的樂視產品和服務都能夠在LeMall上購買。
樂視嘗試模仿喬布斯和喬布斯的產品發布風格。盡管樂視發布會規模大,但是樂視的盛事仍有點名過其實的嫌疑,可能是樂視用力過猛。盡管日本和韓國制造的電子產品和汽車在美國獲得成功,目前中國科技品牌在美國鮮有盛名。即使是騰訊的社交應用“微信”,在中國眾所周知,但在美國也並沒有成為主流,多數人對阿裏巴巴、聯想和海爾還是很熟悉。
全球化:樂視的必選題
資本市場,往往容不下中規中矩的“小綿羊”,相反勇往直前的“獨角獸”才能生存。此次借美國發布會之力,樂視雲再次加快全球化進程,把海外市場拓展到了歐洲、美洲、澳洲等全球各地。
樂視成立於2004年,在中國上市,如果想在美國市場開辟出一片天地,必須先獲權。因此樂視開始為一系列旗下產品改名,包括超級汽車LeSee、智能手機LePro和Le S3,以及互聯網和雲數據平臺Lecloud,掀開了支付寶和全球速賣通之外的新篇章。
近幾年來樂視由起初的視頻網站,延伸到了電視機,虛擬現實耳機,智能電動汽車研發等領域,如今將其全球化的第一步瞄准了美國。
樂視更有著完整的生態系統。2004年,該公司作為一家流媒體平臺成立,為觀眾提供觀影服務;2010年,品牌名號打響;2013年,發現少數視頻網站有4K高清圖片處理系統時,便將目光投向了硬件研發;2015年,樂視手機上市。樂視企業領導人賈躍亭正展開大膽攻勢。樂視去年6月以2億美元收購平板電視制造商Vizio,同幾家媒體和娛樂內容提供商包括MGM和A+E在內,與中國電影和視頻圖書館展開合作,以2.5億美元收購矽穀前雅虎辦公建築群,宣布在美國舊金山灣區雇傭1200名職員的計劃。
上市六年,樂視一直被認為步子邁得太快太大。從網絡視頻到內容產業垂直整合,再到跨界進入智能電視,再到發展成為橫跨七大子生態的互聯網生態公司,最後到進入全球市場——樂視走過的六年、曆經的四個階段,幾乎是傳統企業走過的二十年。
為什麼把國際化的頭炮選到美國?
在中國人的慣有思維裏,公司戰略講究循序漸進,由易到難,而樂視為什麼會反其道而行之?大多數中國企業的國際化,也基本上都是從東南亞、印度、非洲等第三世界國家開始的,樂視為什麼會把國際化的頭炮放在美國呢?
在發布會現場,賈躍亭特別指出,樂視希望美國能夠變成樂視第二個主場,同時也變成樂視真正的第二總部,甚至是與中國平行的總部。因為美國用戶是全球消費習慣最成熟的人群,他認為只有得到美國用戶的認可,才能得到全球用戶的認可。
許長虹非常認同賈躍亭的看法,他認為美國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市場。在他看來,一個全球化的公司,如果美國市場做不成就算不上全球化的公司,頂多是一個國際化的公司而已。對於一些國際化的公司而言,可能去東南亞就滿足了。但樂視的戰略是一個很前端的戰略,想得到全球市場的認同,如果先在東南亞試一試,再在印度試一試,成功了再去美國,不僅會喪失很多市場機會,還可能會犯個戰略性的錯誤。因為美國是一個非常成熟的市場,逃避這個問題,先在東南亞試水再去美國,反而導致將來整個節奏變慢。越快速地進入這個市場,就越快獲得戰略的制高點,這個市場做成功了,在歐洲和東南亞以至全球成功的機會才會更大。
在許長虹看來,隨著全球一體化和商業模式的升級,以往的國際化的思路也需要升級和互聯網化。以往國際化的企業,大都是一些做硬件的企業,硬件的企業往往是靠價格和渠道取勝,只要價格夠低,渠道夠硬,就能快速打開局面。賣硬件就是這樣子,但要做互聯網公司還要做服務和生態,因而不能延續老辦法。比如你想賣一臺手機,哪怕在印度大賣,品牌價值是沒有的,在印度大賣的手機在中國會有很高的品牌溢價嗎?不可能的。所有的產研,尖端的技術都在美國,何況樂視打造的是一個全生態系統,其格局是一個全球化的格局,所以要不惜一切代價從美國開始。
樂視最能夠打動美國消費者的是什麼?
樂視超級電視上市三年來,已經獲得超過700萬臺的銷量,成為中國無可爭議的智能電視第一品牌。毫無疑問,樂視生態化反的模式在中國已經取得階段性成功。但是,樂視的智能硬件和生態化反,美國消費者是否買賬還是未知數。
任冠軍卻對樂視生態在美國的落地充滿信心。他說,從發布會到采訪當天還不到24個小時,領取樂視回饋金的用戶已經爆棚。首批種子用戶能夠領取100美金到1000美金的回饋,這個回饋不是打折,不是促銷,不是讓利,因為用戶要參與到樂視的全流程開放當中來,樂視會把他貢獻的這份價值提前以現金的形式共享給他,而參與的人數已經遠遠超出樂視的預期了。
從數據上來看,手機和電視的比例是8:2,80%的人對樂視的手機感興趣,20%的人對樂視的電視感興趣。其中在20%的電視比例當中,85寸的量是遠超預期的。85寸第一次的搶購肯定會供不應求,很可能就是秒罄的節奏。85寸獲得用戶的認可和關注,是令他很新奇的一件事情,因為這是樂視最高端的產品,僅次於在國內賣120寸的電視,這也是uMax只為人生贏家系列的。通過這款電視在美國全球首發,他是希望一旦85寸超級電視在北美取得成功,超級電視這個品牌可能從中國的第一品牌直接變身全球第一品牌。
任冠軍認為,美國的智能電視還停留在大底座、厚邊框、性能極慢的狀態,美國電視水平還停留在價格暴利、靠硬件賺錢的時代。美國市場正處於消費升級和互聯網化的前夜。
他說,樂視電視在中國剛推出的時候,一直提兩倍性能一半價格,但樂視的產品跟現在美國市場的產品比,至少是它三倍的性價比,並且不談內容的整合,光硬件本身拿過來也會成功。Vizio為什麼在美國能成功?非常簡單,就是把利潤率降下來,快速占據了美國第二大市場份額,它很像當年的小米模式,當安卓手機還是很高溢價的時候,它做了微利。但是,樂視現在要把生態模式接進來,生態模式要比這種微利模式領先兩個維度。硬件免費和生態內容服務,就足以打動美國消費者。
如何跨越美國市場的障礙?
上面提到,美國市場可能是全世界門檻最高的市場,美國消費者是世界上最為挑剔的消費者。樂視生態落地美國,需要跨越哪些障礙呢?
許長虹認為,美國的零售體系跟中國的零售體系有巨大差別,最主要原因是美國線下零售體系已經很成熟,是在經曆了包括物流和售後在內的線下的完整體系以後,互聯網才出現。中國由於是一個發展中國家,是在線下零售業還不夠發達的時候,互聯網已經出現了。
任冠軍則認為,在美國做電視是非常難的一件事情,美國消費者的消費習慣跟國內有很大的不同,是倒掛的,也就是說線下比線上便宜。樂視之所以要搶占北美這個全球最為成熟的市場,是因為只有得到美國用戶的認可,LeEco才能在全球獲得成功。因為生態經濟的三大特征,全球化是其中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特征之一。樂視之所以來到美國,除了美國市場的成熟之外,最根本的原因還在於,美國市場是一個高度專業化分工的市場,內容多數集中在netflix、HULU等平臺,影視娛樂集中在傳統的好萊塢六大制作公司裏,幹內容的只是幹內容,幹硬件的只是幹硬件,因為高度的專業化分工,不同行業之間的鴻溝大,跨界的可能性非常非常小,並且創新壁壘極高。但是樂視的模式正是要把它打破,一旦能夠打破,不管是體驗、模式還是跨界創新、生態化反帶來的價值都是非常非常震撼的,這是為什麼樂視要來到這個高地上。來了之後,樂視靠什麼成功?一個是樂視UP2U的模式,跨界創新帶來全球開放的優勢,必然會帶來全新的顛覆。
任冠軍認為解決美國倒掛現象的手段不只是電商,而是O2O。所以,樂視進入到美國市場,不只是把商城帶過來,而是把整個樂視的O2O體系帶過來。任冠軍說,未來樂視肯定要做線下,只不過線下的布局有一個時間長短的問題。在美國做線下反而比在中國做線下更容易,在中國做線下成本會比線上成本高,但在美國的很多區域會出現線上成本高的問題。而樂視未來肯定是線上線下同時做,包括LePar的模式,也可能快速在這邊落地。所以說,LeEco要落地北美,需要解決一系列的問題,把平臺、內容、硬件、軟件、應用,包括O2O的體系,商城的體系,全都搬過來。內容方面,中國的媒體對樂視比較了解,樂視源自於內容和平臺,平臺我們三年前就開始布局了,現在已經遍布北美地區,絕對不可能卡頓了,內容的問題怎麼解決呢?在樂視發布會上已經概念性地講了,叫做內容開放生態。
許長虹跟任冠軍持相同的觀點,都認為挑戰越大回報也越大。就是因為美國市場太成熟了,成熟到一個地步,只要你打破了一個缺口,很有可能樂視在電視或手機市場的占有率,那個百分比會很恐怖,甚至超過中國。因為互聯網的時代是說,只要你一占據一個市場,第一位的占有率是比傳統的更恐怖的一個市場。
即便你的模式再先進,還存在一個執行力的問題,樂視在美國落地的第一槍,到底該怎麼打呢?樂視生態在美國的落地如何實現從0到1的突破呢?
樂視美國商城總經理楊凱,前東家是全球電商巨頭亞馬遜,她對美國電商用戶有著深刻的認識。在她看來,電商的業務表面上是在線上,但電商實際的功夫主要是在線下,所以樂視美國商城主要是從三個方面准備的,可以把這個理解成是電商的三塊基石:系統、客服、物流。美國物流行業高度發達,分工高度細化,人力資源高度昂貴,物流本質上也就是系統。如果從這個角度上說,前期最多的精力和資源的投入是跟美國幾乎所有的全國性的物流商,UPS、DHL、US、BS全部都建立系統的對接,所以對於樂視來說,在美國樂視的物流的狀態是客戶的訂單自動到倉庫系統以後,所有全國性的物流配送商可以實時收到,系統會自動計算一個包裹的成本,而不是跟一個物流商合作。樂視這個系統會實時發數據給所有的供應商,他們的報價信息每天也都會變,所以樂視的系統是實時的,每天都從所有的報價當中,選擇配送速度最快和成本最低的。通過技術和算法,實現物流成本的最優。
楊凱指出,除了物流以外,還有兩個部分最重要,就是客服和系統。樂視美國商城現在有兩個客服中心,一個是在天津,主要服務於中文客戶,一個是在菲律賓,主要服務於西班牙語和英文為母語的客戶。最後是系統,系統的特點跟國內的也不太一樣,國內的系統很多時候都是相對封閉的,美國的系統在架構的時候,則是盡可能地進行開放性的模塊化的開發,保證每個系統的每個模塊,到最後都可以跟外部的供應商相對接,而且是可以很快地對接。這樣的話,就可以保證在每一個業務上,如果想要在短期內實現成本最優和效率最高,都可以通過系統的開放平臺來實現。
當談起美國樂視商城的小目標時,許長虹說在YT的領導之下,沒有小目標,只有大目標。樂視致新總裁梁軍在發布會上曾經提出了一個超越三星的目標,這也應該是美國樂視商城的一個遠期目標。至於11月2日的目標,反正現在預約量和領取回饋金的用戶數量都遠遠超越預期,大家就等著看戰報吧!


推荐阅读
本类热门


评论 (0人参与)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