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天,李嘉诚402亿出售中环地标 彻底清仓香港!他终于还是跑了!
发表于 2017-10-19 21:18自近代以来,跑路的人如过江之鲫,大师、首付多如牛毛,然而就跑路之及时、跑路之决绝,无人能出胡适、李嘉诚之右。换言之,就跑路而言,冷眼独佩服胡适、李嘉诚二人。
继李嘉诚清仓大陆资产后,其清仓香港的动作随之而来。今天,有媒体报道称,援引消息人士称,长实集团(以下简称长实)以402亿港元出售中环中心75%权益,买方是以内地石油系统机构为首的财团。若消息属实,此次交易将成为香港商厦最高成交价,而且这一销售价格较2016年传闻的交易价增加了约12.6%。
关于李嘉诚跑路的消息,近年来一直都是财经头条的报道内容。从2013年大规模抛售大陆资产,引来了全民关于“不要让李嘉诚跑了”的大讨论。
事实上,自那之后,李嘉诚跑路撤离大陆的步伐不断加快。
2008年以44.4亿元卖出和黄位于上海的总部大楼世纪商贸广场;
2013年以26亿元卖出的广州西城都荟广场以90亿港元东方汇经中心OFC出售给交通银行,以30亿元售出的南京国际金融中心大厦;
2014年以14.4亿元转手的上海盛邦国际大厦,以57.5亿元出售北京三里屯的地标建筑盈科中心,2014年出售已持股多年的的长园集团股权;
2015年以5.2亿元人民币出售位于香港新界的商业地产物业盈晖荟;以售价61.4亿人民币的价格,向卡塔尔投资局旗下全资子公司出售港灯16.53%的股;
2016年:以200亿元卖掉上海陆家嘴的“世纪汇”综合体。
2017年,李嘉诚将公司名字中的“地产”二字去掉,在香港7折甩楼,今天又是402亿的清仓……
如此频繁大手笔的卖出,累计套现超过了千亿,我想这不是普通人所能做到的,一定有着深刻的战略原因。
1、李嘉诚可能判断内地和香港楼市存在泡沫,因此高位套现,持有大量的现金,想在泡沫破灭后再抄底。
2、这不排除是一个原因,因为李嘉诚是华人世界最杰出的商人、投资家,高抛低吸,尤其是在泡沫破灭前逢高抛售是其最基本特点和能力,普通人根本做不到。
3、当然,李嘉诚不是每次都能卖在最高点,往往是卖出后,过一段时间才会见顶。
现在李嘉诚非常敏锐,他也非常担心现在宽松货币带来的泡沫,在随着美联储缩表和不断的加息后,可能会出现泡沫破灭,因此选择卖出是一种本能的反应。
除了上面一个原因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则显示李嘉诚在晚年更看重对于欧洲的布局。
1、目前李嘉诚已经在欧洲、尤其是英国投资了三千多亿,这是一个非常庞大的规模,可谓是乾坤大挪移。
2、将东方的资产转移到欧洲,尤其是英国,这可能是李嘉诚在为后代布局,而不是为自己布局。
3、因为如果内地和香港面临房地产泡沫破灭风险的话,那么欧洲和英国也面临,因为也都面临宽松货币的终结。
4、所以,这肯定不是简单的规避风险,在都有泡沫破灭风险的情况下,如此大规模转移就显得没有必要。
5、因此,可以判断,李嘉诚如此大规模抛售香港的资产,买入英国等欧洲资产,更多的是为其儿子、孙子布局,因为他们更加西化,成长在西方教育的环境中。
李嘉诚卖出自己的地标性建筑,挥一挥手,终于走了,浪花淘尽英雄,夕阳西下,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十年!
当年很多土豪首付在嘲笑李超人老糊涂、甩卖过早,如今估计他们都已经哭晕在厕所里,因为他们已经无法脱手了,贾跃亭算是一个例外。
今天李嘉诚出手这意味着,李嘉诚基本已经彻底清仓了大陆和香港的固定资产,4年清仓总额累计约2000亿港元,展翅高飞。飞向哪里?飞向他认为的资金安全地带:英国、加拿大、欧元区……据AI财经社不完全统计,从2013年大量抛售内地资产开始,李嘉诚海外收购近2000亿港元。
就经济行为而言,清仓无疑是对本地经济的一种看空和做空行为,作为50多年的爱国港商,曾经那么多大风大浪、暗礁险滩,李嘉诚都是一路坚定不移支持大陆和香港,就算是97年的金融危机,李超人也没有选择逃离,如今到底是什么让这位华人商界的泰斗选择了用脚投票,彻底清仓?
“哪里有回报,我就去哪里投资。”2017年年初,香港首富李嘉诚在长江集团的周年晚宴中说。但是就冷眼分析,这还只是表象,精明的李超人清仓背后,是更深层次的政经思考和风险意识。“哪里有风险,哪里就有清仓。”用这一句话来概括老超人清仓的动机,应该更为恰当。
近年来,香港一直怪事不断,很多指标全线衰退,要么被新加坡、东京等传统金融对手超越,要么被内地深圳、上海等城市超越,一幅 败落景象。
今年来,美元兑港币汇率多次脉冲式暴涨,港币汇率不断冲击弱方保证7.85,香港金管局不断出手后才暂时摆平。当前香港的美元基本外借,用来保护其他货币汇率,港币风雨飘摇,自身难保,港币和美元的联系汇率还能维持多久,确实是个未知数!
这两年来,香港人移民海外的不少,台南、美国都是选择比较多的地方,创下了97年以来的移民人数新高。如果联想到李嘉诚的清仓撤离,可能我们能得到更多的启示!




评论 (0人参与)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