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月廣東鞋產品出口驟降近三成
发表于 2008-04-11 23:46多重因素擠壓出口
廣州海關有關負責人分析認為,今年1~2月廣東鞋出口下降主要受出口退稅率調整、珠三角地區鞋類出口企業大幅減少、美國次貸危機以及國外反傾銷貿易壁壘等四大因素疊加影響。
美國是廣東鞋產品出口的第一大市場。該負責人談到,自從去年3月美國次貸危機爆發以來,美國消費指數一度下滑,廣東鞋企受此影響對美國出口相應放緩。2007年廣東對美出口鞋10.8億雙,小幅下降3.4%;今年1~2月廣東對美出口鞋繼續下降,對美出口鞋1.9億雙,下降12%。
對歐盟出口的皮鞋則受到反傾銷稅的影響。2007年,廣東對歐盟出口皮鞋7777萬雙,下降了6.5%;今年1~2月,廣東對歐盟出口皮鞋依然下降,出口1330萬雙,下降17.5%。與此同時,巴基斯坦、秘魯、委內瑞拉、加拿大等國也相繼對我國鞋類產品採取了反傾銷措施。
伴隨著新《勞動合同法》的出臺、外資企業稅負的加重以及不斷走強的人民幣匯率,珠三角地區的勞動密集型企業逐漸受困于高漲的成本和日趨嚴格的監管,利潤空間遭到嚴重擠壓,珠三角地區鞋類出口企業也大幅減少。
廣州海關最新的統計顯示,今年1~2月,珠三角地區參與出口鞋的企業1512家,比去年同期減少1855家。其中,私營企業比去年同期減少1484家,外商投資企業減少92家,國有企業減少23家。而據亞洲鞋業協會的統計,自去年來,廣東東莞、惠州等地有1000多家鞋廠及相關配套的企業,因各種因素或主動歇業倒閉,或被法院查封,或外遷其他地區。
訂單尚未大規模轉移
亞洲鞋業協會秘書長李鵬對記者表示,國家採購商逐漸有一些低價訂單從珠三角轉移到越南、柬埔寨、印尼以及印度等亞洲國家,也開始有一些珠三角制鞋企業到這些國家設廠,但目前沒有大規模外遷,亞洲這些國家制鞋業配套的完善至少還需要2~3年時間。
“今年以來,廣東鞋產品出口量下降,主要是一些低價鞋產品因此無法下單,採購商與製造廠家在價格方面持僵持狀態。一方面是很多工廠由於成本大幅上漲擔心虧損不敢接低價訂單,另一方面是採購商因不願意大幅提價而在中國找不到合適的加工廠。一些貿易商將部分低價訂單轉移到越南等中國周邊的亞洲國家,但反饋回來的情況是不理想,這些國家由於制鞋產業至今尚未完善,交貨期以及質量等方面還難以保證,暫時不可能承接大量的訂單。”李鵬說,“打破目前僵局的辦法是,珠三角企業通過提高產品附加值來整體提價,在此過程中將經歷陣痛,會陸續有些低附加值鞋企因無法提價而被淘汰出局。”
廣州番禺創信鞋業有限公司董事長吳振昌表示,受多重因素影響,鞋企利潤越來越薄,現逐步將部分鞋產品價格提高以緩解經營壓力。由於為耐克等品牌商加工,利潤還相對維持在一定水平。目前該企業還沒有將生產線外遷到其他國家或地區,但到過印度、越南等地考察,不排除將部分生產線外遷的可能。
今年前兩個月,廣東出口鞋均價為3.2美元/雙,上漲37%。李鵬認為,出口價格上漲的幅度不及成本上漲的幅度,而且主要是有實力的大企業才能將價格上調,很多 中小企業(行情 股吧)的議價能力依然非常弱。政府應出臺一些政策扶持鞋企順利進行轉型升級,預防發生類似中國臺灣、韓國等地制鞋業因成本上漲大規模外遷導致當地鞋業迅速萎縮的情況。




评论 (0人参与)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