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經濟下滑對華裔進口商的衝擊
发表于 2008-04-12 00:11奢侈品進口商:首當其衝
Annie(安妮)是長期從事皮草生意的華裔進口商,往年的經營規模都以百萬美元計。她說前幾年在房地產業的光環之下,暫時看不到美國經濟存在的問題,很多人把房地產的淨值借出來以後,除了再投資以外,也可以買很多奢侈品,所以皮毛、貂皮大衣等皮草生意是非常好做的。但是從去年開始,她下面的很多經銷商已經不再進新貨了,因為存貨已經太多了,而且在經濟不景氣的時候,象皮毛這樣的奢侈品相對來講非常難賣。今年前三個月,她的進口業務已經比去年同期下降了三分之二左右,這讓她開始感到恐慌。
安妮周圍的一些朋友其實比她更加感到恐慌,因為在前幾年進口生意好的時候,他們把賺來的錢也投資在房地產上,甚至從第一套房子借了淨值以後,再買了第二棟房子作投資,手上有兩棟房子的貸款。而在經濟下滑,他們的進口生意受影響以後,兩棟房子都付不起,房價下跌又賣不出,最後的結果可能是只好把兩棟房子都交給銀行,自己不得不住進公寓。
根據安妮自己的接觸和瞭解,她認為美國主流社會的情況也好不到哪里去,大家都不顧風險去投資,然後借了淨值再投資,最後可能要全部還回去。這樣一來,整個社會的消費能力自然大打折扣,美國經濟會慢慢失去原動力。至於如何應對生意上的挑戰,她還沒有具體的考慮和安排,只有一個簡單的回答:準備過冬吧。
紡織品進口商:艱難求生
在洛杉磯的華裔進口商中,從事紡織品及服裝生意的人最多,競爭最激烈,利潤也最薄,加上沃爾瑪等低價大賣場的擠壓,很多人可以說是在夾縫中求生存。
在洛杉磯中國城經營服裝進口及批發生意的顧小姐說,“來批發的顧客還是有很多的,因為即便經濟不景氣,衣服總是要穿的,只是利潤越來越薄了,如果批發到外州的話,還要考慮到運輸費用的增加,現在要討價還價的情況很多。”
顧小姐的貨源主要來自廣州、虎門等地,據說進貨價格已經壓得很低,當地的出口商和生產商處境更加艱難,因為勞工加薪、匯率變化、原材料上漲都是事實,據估計2007年出口成本總體上升了20%以上。英文不是很好的顧小姐說自己也曾試圖通過朋友關係到東南亞及南美一些小國找找貨源,但是迄今還未有滿意的結果,也不敢大膽去冒險,因為建立新的渠道也要付出不少代價。
但是記者相信別的一些進口商已經找到中國服裝的替代品,根據中國紡織品進出口商會的統計,2008年2月中國對美國紡織服裝出口13.86億美元,比上年同期減少了17.6%,其中紡織品和服裝各出口5.24億美元和8.62億美元,與去年同期相比分別下降了8.23%和22.41%。
與紡織品及服裝相類似的,還有鞋類、傢具、日用品、玩具、文化用品等大眾消費品。個人消費是美國經濟的主要驅動力,對國民生產總值的貢獻率達到70%。而美國的國民儲蓄比率很低,從兩年前開始已經變為負數,大眾消費主要靠“透支未來”的信用貸款來維持。經濟下滑導致預期收入減少,而汽油價格、食品價格的剛性上漲,使得居民家庭的其他消費支出相應減少,導致大眾消費品市場的進一步萎縮,上游進口商面臨的壓力可想而知。
電子產品進口商:靈活應變
對於具有一定技術含量的電子類產品,華裔進口商們的日子稍微好過一些,其中一位叫Robert的祝先生向記者表示,“現在美國經濟景氣確實有下滑的趨勢,但是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應因之道。我們目前處理的方式就是儘量開展新的業務,儘量使公司所受到的衝擊達到最小程度。”
面對已經出現的現有市場萎縮現象,他們正在進行內部的整合,希望能夠找到更好的品質,並採用成本更低的方式,也考慮從越南等地開拓貨源,因為中國方面的匯率影響的層面很大。
祝先生相信自己的公司能夠在現有市場中繼續運作下去,但是出於長遠發展的需要,他覺得應該加大新產品、新業務的研發力度,在現階段要做很多的研究,包括對產品的研究和對市場的研究,希望在未來推出一些更新的產品,競爭更少的產品,這樣才能在競爭日益激烈的美國繼續有自己的立足之地。
祝先生特別提到,《中華商報》第11期的頭版報道了美國CEO們在經濟下滑時做出的一些反應,其中有個很聰明的策略就是,把經濟低迷當作超越競爭對手的良機,然後在下一波經濟成長中捷足先登。祝先生對此深表認同,他說雖然每個公司都不一樣,每個人有自己的作業方式,但是關鍵都在於自己經營的產品是否具有競爭力,所以對於自己產品的瞭解與研發是最重要的,當然首先必須掌握足夠多、足夠新的市場訊息。




评论 (0人参与)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