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中国经济稳健发展的信心与保障
发表于 2008-03-20 15:57 难在什么地方?“难在国际、国内不可测的因素多,因而决策困难。”胡温体制目前面临着既要保持经济的平稳发展,又要把握宏观调节的方向、节奏和力度,还要有效抑制通货膨胀和解决大约壹千万人的就业问题。同时,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还要根据世界经济的走向来调整中国的经济政策。
未来五年,是中国能否真正成为经济强国的关键时期,也是中国能否真正实现全面小康的关键时期。如果台海保持和平稳定,中国政府坚持推进社会公平正义,尊重和维护每个公民的合法权益,在自由平等的条件下为每一个人创造全面发展的机会,以政府的良心来发展经济,改善民生,中国经济肯定会进入一条更加光明的道路。这是希望之所在。
令人感动的是,温总理在答中外记者时说:“如果我们的国家有比黄金还要贵重的诚信、有比大海还要宽广的包容、有比山还要崇高的道德、有比爱自己还要宽广的博爱,那么我们的国家就是一个具有精神文明和道德力量的国家。”“为了国家的富强,为了社会的公平正义,为了让人们幸福快乐地过得更好,为了我们的民族在世界上赢得应有的尊严,我原献出我的全部心血和精力。”这是一个有着13亿人民的大国总理的铿镪之声,完全没有教条式的说教和空洞的政治口号。有这样一个对国家和人民有着深沉的爱和强烈责任心的国家领导者,还有什么样的经济难题不能克服吗?
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未来的五年,中国经济依然会稳定向前发展。因为中国政府已有充分的准备来应对世界经济危机的到来,正像温家宝总理所说:“中国经济的基本面还是好的,中国市场的潜力,特别是农村市场的潜力是巨大的。我们在发展的过程中有着很大的回旋余地,这是中国的优势。因此,我们对中国经济的发展还是保有信心的。”
中国目前拥有1.5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每年超过5.2万亿人民币的财政收入,1.5到2亿吨的粮食储备,13亿人口的内需动力,逐步完善的金融市场,日益强大的工业制造体系,以及飞速发展的科研力量。这一切都使中国具备了抵御美国经济衰退和美元持续贬值导致能源、原材料价格上涨等危害的能力,也是中国政府有信心治理好中国经济的保障。
2008年所发生的一切,对中国既是是挑战,也是机遇。中国政府将利用世界经济变化所带来的契机,给过热发展的经济降温,调整产业布局,摆脱经济成长对出口的过度依赖,从而为中国的长远未来争取一个公平、均衡、可持续的经济增长。




评论 (0人参与)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