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销会展
亞洲會展行業趕超美國
发表于 2010-01-02 09:03 【本報綜合報道】一個地區舉辦會展活動的數量是衡量當地會展業發展狀況的重要參數。根據國際會議協會(ICCA)最新統計,上一年度亞洲國家或地區舉辦國際會議數以日本居冠,總計247場,臺灣為79場,排名第八;若以城市排名,新加坡以118場高居亞洲第一,臺北市以52場排名第九。
来源:本報綜合報道
對於那些商業經濟不太景氣的城市來說,會展業務的誘惑力巨大,它被當地管理者當成刺激當地市場經濟發展的一個手段。據有關機構的估計,美國會展活動參與者的平均總花費大約為1500美元,或日均花費300美元。
為了吸引會展生意,很多城市會加大在額外便利設施上的投資,如不少地方配建了由政府出資的會展飯店。此外,發展會展產業還可以整合生產、加工與制造等第二級產業,及營銷、餐飲、觀光等第三級產業,有助支持產業發展、帶動出口。
美國的大多數會展中心並不盈利,它們通常被當作吸引會展生意的一種工具,因為會展生意可以間接地促進當地的經濟發展。不過,現在越來越多的會展中心也在努力爭取至少實現盈虧平衡。目前,會展中心大都通過餐飲服務、視聽服務等方面的收入來彌補因打折而損失的租金收益,因為會展中心在餐飲、視聽服務上享有獨家經營權。
在美國,大多數會展中心都與飲食服務公司簽有獨家經營合同,如ARAMARK公司。會展策劃者只能向這些公司購買餐飲產品。通常,這些公司提供的餐飲產品加價率都比較可觀。大部分餐飲服務公司都會與會展中心按照雙方事先協商的方法提取一定比例的銷售額或淨收入。有些會展中心則是收取一定的餐飲管理費。由於這些公司是中心指定的餐飲供應商,或者幾乎可以說是獨家壟斷,所以它們的利潤還是比較可觀的。據統計,大型會展中心人均餐飲收入大約增加了3%,中型會展中心增加了13%,小型會展中心則增加了18%。
而對於亞洲國家,會議服務企業和目的地營銷機構如欲獲得持久的成功,就必須投身國際市場。這就需要了解國際買家的行為方式,需要知道要參加哪些展覽,哪些市場是目標市場以及如何營銷等。
中國會展經濟研究會副會長、博鼇亞洲論壇高級總監姚望指出,會展業已經積極湧入中國,而業內普遍認為,會展業的湧入,在某種意義上標志著世界重心的轉移狀況,這個重心從歐洲、美國到亞洲。
在姚望看來,“重點突破”是一個城市能否成為會展名城必不可少的策略之一。他以南寧為例:自從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政府出手創建中國·東盟博覽會,這個原本偏遠、落後的城市日新月異,城市面貌一年一變。其對策就是抓住了“中國——東盟”這個核心硬件。


推荐阅读
本类热门


评论 (0人参与)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