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视角
中國人在日本一擲千金
发表于 2010-05-04 12:54 中國現在一些有錢人跑到海外消費的架勢給人感覺是有錢沒品。“品”是什麼?是一個人外在的言行舉止和風度氣質。 “品”是由文化與見識滋養出來的東西。這樣的人,在國內也許因為你的財富或權勢會贏得身邊一些唯唯諾諾的“尊重”,但到了海外,還想靠這個來唬人,可就很難了。所以,一定要清晰一個概念:有錢,並不等於有尊嚴。
来源:《日本新華僑報》
2009年12月22日,在歐美消費者還捂緊錢包時,中國的高檔消費已出現井噴。“今年,中國將取代美國成為全球第二大奢侈品消費市場,”Gucci集團行政總裁羅伯稱說,“2008年僅中國內地富豪,就買了全球四分之一的奢侈品。”
文章摘編如下:
以前,日本人歧視中國人,是因為中國窮,按照商品社會的邏輯,窮人就是活該被歧視的。可是,如今中國有錢了,中國人到日本旅遊,跟大爺似的,9萬日元一只的龍蝦,大爺一點二只,眼睛都不眨一下;LV的包88萬日元,便宜嘛,從大到小,這一套我全買下了。中國強大了,中國大爺大姐們也有錢了,你們還敢瞧不起嗎?
——這是一部份中國有錢的“大爺大姐”們來日本旅遊時的消費心理。我看過新聞介紹,也親眼見識過這類“款爺款姐”們。但是,我覺得那些到海外一擲千金的“款爺款姐”,一定要清晰一個概念:有錢,並不等於有尊嚴。
舉個例子。上世紀90年代初來日本前我在上海浦東一家外資酒店裏工作,浦東那個時候正值開發高潮,因此高騰的土地和種種優惠政策滋潤了不少當地人,制造出一群“爆發”起來的鄉鎮企業家們。這些人有錢,每天將酒店當成自家的食堂,天天來吃飯,每天一份魚翅還是小意思,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有一次來了一桌 12個人,人手一個“大哥大”(現在人人都有手機了,但在當年,手機還不叫手機,而被稱為“大哥大”,屬於一種身份和富有的象征),那12個人將各自的 “大哥大”擺在大型的圓餐桌上,然後就開始招呼餐廳服務員了:
“有什麼好酒?今天我們喝洋酒。”
一看這架勢,餐廳部經理趕緊跑過去,問:
“人頭馬XO如何?”
“多少錢一瓶?”
“888元一瓶”
“好!就這個,拿12瓶來,一人一瓶”
……
我當時做酒店管理工作也有N年了,也算見過些小世面,但這樣一人抱一瓶人頭馬XO大喝的架勢,還是第一次看到,真是大開眼界。這些人出手如此闊卓,但卻並非就贏得了尊重,因為這事一直到現在,都是我們拿出來嘲笑暴發戶的笑料。
我覺得,中國現在一些有錢人跑到海外消費的架勢,大致也和這些將人頭馬當啤酒喝的款爺們差不多。這種揮霍與豪爽,作為店家雖然會心裏偷著樂,但樂完了,中國款爺的“豪吃”與“豪購”,估計也成了人家茶餘飯後的笑料。
所以說,有錢,並不等於有尊嚴。有錢,還得有“品”才行。“品”是“品德”的“品”。還不說有“德”,因為這個“德”字要求太高,要求的是內心。但起碼要有“品”,“品”是什麼?是一個人外在的言行舉止和風度氣質。“品”是由文化與見識滋養出來的東西。光有錢,但沒文化,少見識,給人感覺有錢沒品。這樣的人,在國內也許因為你的財富或權勢會贏得身邊一些唯唯諾諾的“尊重”,但到了海外,還想靠這個來唬人,可就很難了。


推荐阅读
本类热门


评论 (0人参与)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