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视角
龔方雄:未來十年中國經濟面臨新挑戰
发表于 2010-12-15 08:17 (編者按)龔方雄為美國沃頓商學院金融經濟學博士,現任摩根大通亞太區董事總經理,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加盟摩根大通前,任職於美國銀行長達七年,任首席策略師以及全球貨幣、信貸和利率市場研究部聯席主管。龔方雄最近在世紀管理名家講堂發表專題演講時表示,未來的中國經濟,缺乏的是資源、品牌和技術,這三方面是未來十年制約中國經濟發展的問題。以下是對其演講稿的摘要。
来源:龔方雄
金融海嘯之後,很多人在思考:美國會不會成為下一個日本,經濟衰退二十年?
日本經濟為什麼不成長?經濟成長需要人口的增長和勞動力的增加。勞動生產力的提高才能產生技術創新。日本人口在下降、在老化,勞動力不斷減少,美國人口在上升,更由於大量移民出現,去美國的都是精英。所以美國不會成為第二個日本。
近期法國罷工潮高漲,因為法國政府說要保證勞動供應量的提高,延長退休年齡。這有些牽強,人忙碌了一生,五六十歲還不退休,就沒時間享受人生了。人類還有很多問題沒解決,例如疾病。感冒後,醫生開的藥其實是安慰居多,一般來講感冒病毒七天會自然死亡,吃藥也是七天才能緩解。
不過,現在什麼東西都可以克隆。例如有人得了肝癌,就可以克隆器官。從技術上來講,克隆已經較為成熟。醫學、生物科學技術的突破,可以讓人類的壽命大大延遲,會改變經濟成長的格局。
不要低估科技給人類和經濟所產生的革命性影響。現在我們的生活和二十年前相比,完全不一樣了。移動通訊技術、物聯網等,大大超出了人類的想像。但將來的發展要影響力足夠大才能帶來變革。
很多人說,新能源會不會改變整個人類呢?有可能。但哪個領域是突破口?現在新能源炒得火熱,有一定道理。巴菲特在中國就買了一只和新能源有關的股票,極有遠見。我們要看大勢看趨勢,投資是技術加科學,要符合未來的趨勢。
新能源各個板塊炒得都很熱,但現在新能源最關鍵的是能儲,不管是什麼類型的能源,能量儲備都是一個最重要的瓶頸所在。
比如風能,中國穩定的風源並不多,很多風電場的問題是,生產的電壓電流造成了太大的起伏,上網很成問題,成本也下不來,沒法和傳統能源競爭。比如太陽能,簡單來說它是不用的時候很多,想用的時候沒有。白天發的電存起來,但是經常不夠用。所以很多人不願用太陽能熱水器。比如新能源汽車,想要汽車跑得快時間長,是需要大功率儲存的。大功率是時間加能源,要花很長的時間來充電。沒有能儲的技術,突破還很成問題。
能源新材料科學技術,最前沿的都掌握在美國人手上。從這個角度來思考,中國的生物工程走在前面。我認為,生物工程比新能源更有影響力,很可能下一階段出現的跨時代技術突破,是在生物工程方面。
中國經濟過去十年翻了五倍。過去三十年走的是人家一百年走過的路,創造了全球經濟的奇跡。但過去十年之所以表現好,是市場決定的。有人說,中國的股市很奇怪,2001年指數就到過2300點,近期經過強勁反彈,也就在3000點左右。這十年間,巴西的股票漲了7倍,俄羅斯漲了6倍,印度漲了5倍,中國的股市漲了不到30%。很多人說中國有資產泡沫。中國經濟翻了5倍,為什麼股市不漲呢?
事實上,中國有一類資產過去十年和巴西、俄羅斯的股票市場漲勢是差不多的房地產。北京、上海等地區的房價,十年間漲了不止5倍。
中國經濟的成長,十年前就奠定了現在的模式。中國在十年前做了兩件事:第一,2001年加入世貿組織,中國的產業競爭力飛速提高,這奠定了中國以外需拉動經濟成長的模式。第二,1999~2000年啟動了房改。在過去,住房是一項社會福利,房改之後,房地產成了一項產業。從此,中國的經濟就在房地產及相關產業飛速發展的基礎上高度成長,拉動了內需。
在外需和內需這兩駕馬車的拉動下,中國經濟增長很快。未來幾年,全球經濟動力會很缺乏,房地產作為一個產業,應該會繼續支撐中國的發展,但是其盈利模式要改變,不再是經濟增長的動力,中國要尋求新的突破口,產業未來格局會改變。未來十年,股市的投資回報預期應該比過去十年高很多,很可能會超過實體的房地產投資。
十年以後,中國經濟超過美國是非常有可能的。前途是光明的,但道路是曲折的。未來十年中國經濟成長的困難,會比過去十年大很多。
未來的中國經濟,缺乏的是資源、品牌和技術,這三方面是未來十年制約中國經濟發展的問題。過去十年,中國經濟漲得最好的主體,就是資源和能源商品,但中國經濟發展面臨一個非常大的資源瓶頸。
中國的市場潛力無限,但永遠會有人說中國存在泡沫。就拿汽車行業來說,2004~2005年,有人說中國的汽車產業是個大泡沫,那時的汽車一年賣出不到 500萬輛,線上的產能有1000萬輛。2009年金融海嘯之後,美國的汽車銷量降到了1000萬輛,中國漲了40%,達到了1350萬輛,首次超過美國成為全球第一。2010年,我國的汽車銷售可能達到1700萬輛,美國能恢復到前年的1200萬輛就不錯了。中國一躍超過美國可能是永久性的,而不是過去所說的是暫時的。
但是,這個市場的潛力在哪里?美國的汽車保有率是60%,中國不到10%。中國的汽車銷售什麼時候能達到飽和?汽車每年有約8%的更換率,美國的汽車保有量是1.7億輛,即使美國不增加新車,銷售沒有成長,僅僅是舊車換新車,一年也能產生1200萬輛的銷售。中國的汽車保有量在1億左右,到小康社會,保有率如果能達到美國的一半30%的話,汽車保有量將達到4億,飽和了。
問題是,1700萬輛的年銷量,已經讓北京成為“首堵”了,原油也漲到80多美元/桶。什麼樣的資源能支撐這種成長?到時有這麼多的資源來保證成長嗎?中國是一個史無前例的市場,很多企業家是心有多大,市場就有多大,需求是無限的,但是資源是有限的。中國受到的制約因素還有很多。
拿稀土來說,中國稀土出口高達90%,美國等國卻從來不開採,先消耗了別人的再說,自己的是戰略儲備。中國現在限制出口之後,市場反應激烈,兩三個月內稀土價格在全球翻了四五倍。資源有多值錢,就是這個道理。資源是中國未來經濟發展的瓶頸,這方面一定要突破。
改革開放帶來的粗放型成長,在未來要做到內化和細化,未來中國經濟要發展,還需要掌握自己的品牌和核心技術。中國沒有全球能接受的品牌,現在產業上有幾個,但哪類品牌可能成為全球知名品牌,值得思考。現在的中國企業,多是給別人做代工,低成本低利潤,這個坎要邁過去。中國處在全球產業的低端,基本上沒有掌握自己的核心技術。中國有多少產業利潤是保持在50%左右的?除了房地產,利潤能有30%就不錯了。
中國的未來經濟,大的方向不錯,但未來中國有沒有希望,關鍵要看經濟結構轉型能否成功,經濟轉型的關鍵在於能否在資源、品牌和技術上有所突破。沃爾沃就是一個很好的品牌,現在是中國的,這就很好。
未來的中國經濟,消費和服務業是發展方向。服務業包含了很多,比如金融、旅遊、醫療等,都是中國的朝陽產業,嚴重不發達,而在西方這些產業相當發達。服務業在西方經濟中占比高達70%左右,中國不到40%,消費也不到40%。所以,未來中國發展的潛力空間是無限的,問題是怎麼做,在哪些行業把握機會。


推荐阅读
本类热门


评论 (0人参与)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