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视角
趙洪祝:浙江省“11+1”轉變經濟發展方式
发表于 2011-03-07 03:36 【本報特派記者金立冬北京報導】3月6日,中國全國“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中共浙江省委書記、省人大主任趙洪祝接受美國中華商報記者專訪時表示,在“十二五”規劃當中,浙江省踏入“11+1”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新路上。他說,“浙江11個地市和義烏市,已經各取所長,分別鎖定了綜合配套改革的內容。”
来源:本報特派記者金立冬
在過去的2010年,浙江扎實地推進國家海洋經濟、國家迴圈經濟、國家技術創新工程、國家文化體制改革等試點省建設,也積極做好義烏國際貿易綜合改革試點、湖州和麗水國家生態文明示範區建設、嘉善縣域科學發展示範點工作,取得了積極的成效。”趙洪祝向記者一一列出了浙江付諸的努力。
這位務實的領導,讓他尤為驕傲的則是在“綜合配套改革”上開創出的新局面。趙洪祝說:“我們利用國家發改委把浙江列為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綜合配套機制改革聯繫點的契機,開展發展方式轉變綜合指標體系試評價工作,全面深化省級‘11+1’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綜合配套改革試點。”在擴大對外開放、民營經濟創新發展、統籌城鄉、工業轉型升級、發展現代服務業、發展海洋經濟等方面先行先試,形成了面上改革與重點領域突破相結合,解決當前突出問題與謀劃長遠發展相結合,試點先行與整體推進相結合的良好局面。
近年來,浙江省湧現出一批人口多、規模大、經濟實力強、設施功能全的特大鎮。但是,由於受現行管理體制等因素的制約,這些特大鎮的進一步發展面臨著一些困難和問題。為此,浙江決定在保持鎮級建制不變、符合法律法規的前提下,通過委託、交辦、延伸機構等方式和途徑,賦予全省27個先行試點的鎮與縣級基本相同的經濟社會管理權限。到2015年,這些鎮的年財政總收入要分別達到10億元以上,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達2萬元以上,二、三產業從業人員比重達90%以上。此舉的目的就是探索出一條具有浙江特色的城鄉一體化發展新路子。


推荐阅读
本类热门


评论 (0人参与)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