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GDP增速明顯回升 二季度有望達8%
发表于 2009-07-13 04:06
據了解,包括央行在內的多個部委的研究機構,都在進行GDP環比的研究分析。業內人士認為,剔除季節因素的環比,更能清楚地說明當前經濟增長的真實情況。其中一家權威機構的研究顯示,去年一季度GDP的環比增速折年率為8%,二季度為13.1%,三季度急劇下滑到4.5%,四季度為3.7%;而今年一季度環比折年率已上升至8.5%,二季度的數據將達到15%。無論是同比還是未經廣泛使用的環比,GDP的增速均在二季度出現了明顯的上升走勢。數據也再次印證了當前經濟已企穩複蘇。
不過,上述人士也指出,GDP環比雖然已經連續兩個季度上升,但15%的高增長不可持久,這只是對去年三、四季度下滑後的恢複性增長。今年以來,經濟的回升主要是靠政府投資拉動的,因此,盡管當前已經出現企穩回升的跡象,但並不能說經濟已經進入平穩發展的軌道。只有在政府投資拉動下,社會投資被帶動起來,經濟才能進入平穩發展的軌道。
另一方面,當前經濟發展過程中的風險仍然存在。上半年貨幣信貸增加較多,對助推經濟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寬松的貨幣信貸政策推動資產價格增長的可能性也是存在的。因此,必須強調適度寬松貨幣政策要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確保信貸資金使用方向的正確性,使寬松的貨幣拉動內需增長而非物價上漲。
上述權威人士表示,要對中國經濟增長有充分信心。當前無論是財政政策還是貨幣政策均有很大的調控空間。財政赤字和國債都有進一步擴大的餘地,央行調控流動性也有很大的政策空間。
“數”說經濟
當前國民經濟形勢企穩向好,積極因素和有利條件增多,要保持宏觀經濟政策連續性和穩定性,密切關注經濟運行的新情況、新問題,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鞏固和發展好的經濟形勢。
▲3140.04點:7月10日,上證綜指以3124.79點開盤,全天窄幅波動,盤中滬指一度擊穿3100點但很快回升。在創出3140.04點的反彈新高後,滬指有所回落,最終未能保持紅盤,報收於3113.93點,較前一交易日微跌0.29%,全天振幅為1.28%。
▲ 26.95元:桂林三金和萬馬電纜正式登陸中小板後,兩新股分別大幅高開64.14%和95.65%,隨後資金推動二者繼續震蕩走高,桂林三金於9點47分被臨時停牌,漲幅達96.97%報39.00元,換手45.53%;萬馬電纜9點42分被臨時停牌,漲幅為134.35%報26.95元,換手率43.65%。
▲21.8%:海關總署10日發布的數字顯示,今年上半年我國出口5215.3億美元,同比下降21.8%。6月份當月我國進出口總值1825.7億美元,同比下降17.7%。其中,出口下降21.4%,進口下降13.2%。
▲0.8%: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統計局10日發布的數據顯示,6月份全國70個大中城市房屋銷售價格環比上漲0.8%,漲幅比上月擴大0.2個百分點。新建住房銷售價格環比上漲0.8%,漲幅比上月擴大0.1個百分點。
▲ 1.53萬億元:中國人民銀行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6月份我國金融機構新增人民幣貸款1.53萬億元,這是二季度以來月度新增貸款首次超過萬億元。也使得今年上半年新增人民幣貸款接近7.4萬億元,遠遠超過年初確定的5萬億元的年度貸款規模。
▲ 3.47元:中石化專家說,不含稅的國內90號汽油價格為3.47元/升,比美國不含稅的汽油價格折合人民幣為3.99元/升,低了13.03%。他指出,輿論關於國內油價比美國高的觀點,相當一部分是以北京油價作為依據,且是含稅油價。但這並不能代表國內油價的真實水平。
▲ 43:《財富》指出,在過去十年裏,中國的GDP保持了接近平均兩位數的高增長,經濟增長的成果也直接反映到公司規模上,10年前中國只有8家公司進入世界500強排行榜,而隨後的十年間入圍的中國公司迅速增加,今年達到創紀錄的43家。
▲ 59.89美元:受投資者對今年原油需求前景仍然缺乏信心的影響,國際油價10日收低,其中紐約市場收於每桶60美元以下。至此,上周油價累計跌幅超過10%。(證券日報 包興安)
GDP與CPI本周亮相 經濟複蘇確立在望
本周內,國家統計局將披露二季度GDP增速和CPI等重要數據,而國務院、全國人大財經委也將陸續召開半年度經濟形勢分析會議。
向左走還是向右走?一方面是宏觀經濟處於企穩的關鍵時期,另一方面是資產價格飆升和通脹風險浮現,宏觀調控再次面臨兩難局面。
本周內,國家統計局將披露二季度GDP增速和CPI等重要數據,而國務院、全國人大財經委也將陸續召開半年度經濟形勢分析會議。
有專家認為,在複蘇基礎仍不牢固的局面下,當前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轉向的可能性不大,但是應該采取結構性的調整政策防範通脹預期和資產價格飆升。
二季度繼續反彈
得益於強勁的國內消費和投資需求,業內人士認為二季度的經濟增速將在一季度的基礎上繼續反彈。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部部長餘斌接受CBN記者采訪時表示,從目前的形勢來看,經濟回升的趨勢日益明朗,為全年實現8%的增長奠定了很好基礎,預計二季度GDP增幅會較一季度提高約2個百分點,也就是達到8%左右,上半年GDP增長會達到7%以上。
餘斌表示,4萬億投資導致國內需求迅速擴張彌補了外部需求的下滑是經濟回升最核心的因素。此前頗受關注的民間投資回升也比預期要好,特別是房地產和汽車業的產銷、投資增長趨勢良好 。
中信建投分析師夏敏仁對CBN記者表示,從5月份發電量、PMI等一些數據上來判斷,預計二季度GDP將會有較大的增長,達到7.7%。
值得注意的是,在投資消費出口三駕馬車中此前增速大幅下挫的出口也出現了降幅收窄的局面。
海關總署7月10日下午公布的數據顯示,6月中國進出口總值1825.7億美元,同比下降17.7%,其中出口同比下降21.4%,進口下 降13.2%。
與5月相比,進出口總值降幅收窄8.2個百分點,出口收窄5個百分點,進口收窄12個百分點。較1~5月累計降幅分別減少7個百分點、0.5個百分點和14.8個百分點。
夏敏仁認為,上半年的經濟增長主要靠投資和消費的拉動,5月份消費和投資都在比較高的位置上,預計6月份投資和消費將再次成為經濟增長的支撐,雖然6月份公布的進出口數據依舊在較低位徘徊,但是降幅已經有所改善。
餘斌也認為,雖然我國出口受到經濟危機沖擊下降很大,但是有兩點值得注意:一是出口實物量下降幅度低於價值量下降,也就是說企業的出口能力得到保護;二是主要國際市場份額不降反升,這對今後對外貿易的恢複將是非常關鍵的。
回暖不確定因素
硬幣的另一面是回暖基礎仍不穩固。
國務院總理溫家寶7日和9日召開座談會時表示,必須看到經濟回升的基礎還不穩固,外需嚴重萎縮的局面仍在持續,一些行業、一些企業生產經營還比較困難。
餘斌認為,一方面經濟大幅下滑後快速回升,很多行業和企業的調整並不到位。另一方面,生產和投資回升主要集中在政府大規模刺激計劃相關的行業;國際市場仍然比較低迷,出口導向的地區和企業的回升速度都比較緩慢等問題還比較突出。
餘斌說,此前兩次調整分別經曆了6年和7年的時間,而此次從2007年二季度經濟到達頂峰開始下滑,到現在經濟築底反彈才用了一年多的時間。主要還是因為此次政策力度很大,執行力和針對性強,所以調整並不充分。
夏敏仁也認為,現在高投資會在未來面臨一些負面影響,首先是投資主要集中在非經濟領域,從理論上來講,投資效率比較低;其次中國一直面臨著比較嚴峻的產能過剩問題,隨著投資加快,這一問題會越來越嚴重。
銀河證券宏觀經濟分析師郝大明對CBN記者表示,當前出現的房地產價格和股票等資產價格高漲將會直接影響到城市消費,不利於經濟複蘇。
海通證券研究所發布的報告認為,內需方面在終端需求沒有全面回暖和民間投資沒有全面啟動的情況下,經濟回升的基礎尚不穩固。
此外,外需目前尚未企穩,外圍經濟也存在很多不確定性,即使我們預測最快今年第三季度外圍經濟企穩,但是外需要恢複到危機前的水平仍需要相當長的時間。
貨幣政策微調路徑選擇
8個月之後,央行在7月8日重新啟動了一年期央票發行,這被認為是央行對寬松的貨幣政策開始進行微調的象征。
央行此舉的背景是,今年上半年新增貸款總額已經達到創紀錄的7.36萬億元。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200%以上。
對此不少經濟學家已經發出預警,經濟學家沈明高(博客)認為,在未來12個月裏,如果季度GDP出現兩位數增長,且流動性持續寬松,明年月度CPI上漲超過5%的可能性很大。
餘斌也認為,大規模的信貸投入可能會推高通脹預期,同時刺激資產價格即股票價格、房地產等價格大幅上漲,會導致大量資金從實體經濟再回流入股市、房市,對經濟恢複是不利的。一旦形成資產泡沫,未來經濟隱患將很大。
此外,從國內通脹壓力上來看,雖然今年以來貨幣供給快速增長,但是因為經濟低迷,大量產能過剩存在,使得貨幣流通速度比較慢,所以經濟沒有很快表現出通脹壓力。但是隨著經濟的回升,貨物周轉速度會加快,貨幣流通速度也會加快,加上初級產品價格回升,將會給經濟帶來很大的通脹壓力。
餘斌認為,經濟回暖不穩和通脹壓力導致政策餘地和空間在縮小,但是最重要的是政策要保持連續性和可持續性。
海通證券的報告認為,年內經濟回升的態勢基本確立,但是現有的保增長刺激政策不會退出。如果公布的第二季度數據表現為環比大幅度回升,即GDP季度同比增速7.1%以上,則貨幣政策的數量型工具逐步微調的可能性將加大。
海通證券的報告認為,從三季度開始,貨幣政策將微調,到四季度,信貸投放的速度將明顯減緩。但是,存貸款基准利率和存款准備金率仍會保持不變。 (東方網 熊劍鋒 孟斯碩)
專家預計二季度GDP增速可達7%
證券時報記者 岩 雪
6月份及二季度主要宏觀數據將在本周陸續發布,業內專家預計二季度GDP增速在6.9%—7.5%之間,而由於去年基數原因以及“保增長”措施逐步顯現,全年GDP有望呈逐季反彈的態勢,中國經濟“二次探底”幾無可能。
全年經濟增長呈前低後高態勢
“預計上半年GDP同比增長6.5%,受去年基數的影響,全年經濟增長率將呈現前低後高的走勢,全年GDP增長將達7.5%—8%。”國家信息中心信息預測部主任範劍平表示,全年GDP有望呈逐季反彈的態勢。
中金公司首席經濟學家哈繼銘認為,GDP一季度已經實現了6.1%的增長率,二季度預計將達到7.4%,三季度會超過8%,四季度近9%,今年經濟“保八”問題不大。
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指出,目前國內一系列反映經濟增長的指標均出現反彈,有關經濟可能“二次探底”的可能性變得極低,二季度GDP環比反彈幅度預計可望達到曆史最大,在6.5%—7.2%之間,中值6.9%。總體來看二季度經濟表現將異常強勁,成績單將“很好看”。
業內專家基本達成了樂觀的預見,二季度GDP將在7%—7.5%,而下半年GDP增速可能達到8%以上甚至更高。
6月CPI繼續負增長
對於CPI的走勢,範劍平認為,上半年CPI和PPI預計下降1.5%和7%,但隨著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的落實、國內需求轉旺和下半年翹尾因素負值縮小,特別是近期國際大宗商品價格呈現觸底反彈走勢,下半年物價水平趨於穩定,甚至可能明顯回升。預計全年CPI下降0.7%,PPI下降5%。
魯政委預測,6月PPI將為-7.0%,跌幅較上月縮小0.2個百分點。近期受擴張性政策帶動,能源、黑色及有色金屬、建材、礦產品價格上漲明顯。6月份CPI環比為-0.8%到-0.4%,同比-1.6%,跌幅較上月擴大0.2個百分點。
哈繼銘預計,中國的CPI將在今年11月“轉正”。在大宗商品價格比較平穩的情況下,中國明年的通脹將可能達到3.5%,如果激進一些,明年通脹將是5%,這會使得目前存款利率明顯為負,因此中國的貨幣緊縮政策也會先於美國到來。
西南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董先安也預計,6月CPI同比下降1.3%左右,但剔除掉季節因素後,CPI環比走勢平穩。
明年或將面臨通脹風險
由於今年上半年CPI負增長帶來的正翹尾影響,以及豬肉價格周期以及資源價格改革推進等因素,明年上半年我國CPI較快反彈帶來的通脹壓力不容忽視。此外,上半年新增貸款或超7萬億元,充裕的流動性也為通脹埋下隱患。
哈繼銘認為,中國和其他發展中國家的通脹要比美國來得早,中國的通脹會於明年真正到來。今年以來,國際大宗商品價格出現大幅上揚。在中國,CPI由於在其構成中食品占比高達34%,所以對於全球大宗商品的反應非常劇烈。他預計,食品價格大幅上升,必定會對中國造成很大影響。
魯政委更用“無近憂,有遠慮”來形容。短期看,經濟從底部的快速反彈,並不能立即就達到求大於供並足以達到誘發通脹的程度。但持續高速的貨幣增速,仍將令經驗主義至上的市場對未來通脹前景感到擔憂。




评论 (0人参与)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