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事热评
美國大選首次辯論凸顯巨大政策分歧
发表于 2016-10-10 01:47 【本報社論】當地時間9月26日,美國大選進入了“白刃戰”階段。69歲的希拉裏·克林頓和70歲的唐納德·特朗普開始首場電視辯論。本次辯論150分鐘,辯題包括美國的方向、實現繁榮和保障美國安全。辯論一開始就短兵相接,堪稱近年來火藥味最濃的一場總統候選人辯論。兩人在創造就業、種族問題、個人特質等方面觀點激烈碰撞。展示了完全不同的國家前景,凸顯出兩黨的巨大政策分歧,以及美國政治與社會的裂痕。
来源:本報社論
這場辯論吸引了近1億觀眾,是美國電視史上收視人數最多的辯論。辯論從與美國民眾切身利益相關的國內經濟議題開始。與希拉裏相比,特朗普認為美國經濟更多是總量問題,而非結構問題。特朗普刺激經濟的四大抓手是減稅、貿易保護、產業回遷、大興基建。對此,特朗普認為促進經濟增長的首要方式是降低稅率,他提議將企業所得稅從35%降低到15%,因為只有企業才能創造工作崗位。
希拉裏將自己描述為主張穩步前進的候選人,呼籲在過去八年取得進展的基礎上進一步發展。特朗普將自己描述為倡導變化的候選人,把希拉裏描述成更希望維持現狀的候選人,這對那些對政府感到沮喪的美國人來說很有吸引力。
從表現看,希拉裏表現出資深政客的沉穩,顯然進行了精心准備,更著重觀點闡述,並試圖講出更多政策細節。特朗普則沒有出現人們預期的那樣另類不羈。雖然這符合共和黨內一再要求特朗普“收斂鋒芒、低調冷靜”的原則,但另一方面卻讓特朗普在受到希拉裏連番攻擊時顯得略有保留,大部分時間被認為處於被動防守狀態。
而且,希拉裏在激怒對手方面要嫻熟得多,她在爭論貿易問題中,話鋒一轉,帶出特朗普獲得父親數千萬元貸款的話題。相較而言,無論是在脾氣表現、拒絕公開繳稅單、對種族與女性的態度等,特朗普都處於尷尬接招的狀態。賓夕法尼亞大學政治學者就評論道:“特朗普幾乎中了所有希拉裏的套路。”希拉裏的表現太過冷靜和准備過於充分而再次陷入“政治老手”的指責。
關於國家安全問題,特朗普似乎占了上風,譬如,他指責奧巴馬的中東政策,算是抓住了民主黨反恐政策軟肋。在反恐問題上,希拉裏一直以來在打擊“伊斯蘭國”策略上與奧巴馬政府高度一致,被共和黨人指責不夠強硬,特朗普反恐問題上立場強硬,更加迎合部分美國民眾不斷加深的不安全感。
關於黑人社區的暴力犯罪問題,特朗普指責民主黨執政下治安狀況糟糕,奧巴馬應該對此負責。但是希拉裏只是強調美國應為非洲和拉美裔移民做得更多。
先前,多數分析人士認為希拉裏處於守勢——只要不犯大錯,放大宣傳特朗普“人格不穩定”的弱點就將穩操勝券。然而,希拉裏近期麻煩不斷,身體健康狀況存疑,又一波難民、穆斯林和少數族裔個體的恐怖襲擊事件集中爆發,似乎都在不斷變相“助攻”主張多項排外政策的特朗普。從幾個搖擺州的民調看,特朗普幾乎和希拉裏打成平手,大有爆冷逆轉之勢。彭博社本月中旬進行的民調顯示,在關鍵的俄亥俄州,特朗普領先希拉裏5個百分點。自1964年以來,“得俄州者得全國”已經成為一條神秘的規律。
事實上,特朗普可能才是這次辯論的大贏家,前總統小布什的幕僚和前勞工部長華人趙小蘭,已經公開支持特朗普。辯論會結束後,特朗普的發言人傑森米勒(JasonMiller)說:“最新民調是在往特朗普陣營移動,而他還有更多的時間去拉進差距。接下來的辯論是外交政策議題,這方面關乎國家安全領域,而特朗普還有很多招數沒在這次辯論中使出。”
目前,國際形勢風雲變幻,歐美民意明顯正在從寬容多元擺向多疑保守,美國選民態度的組合正在劇烈重組,正如共和黨全國委員會首席策士史派瑟所說:“大家都知道希拉裏是誰,民眾看著她和聽說有關她的事已有30年,下一步要做的是,必須讓特朗普被視為變革的源頭。”看來特朗普要想穩操勝券,還需要增強攻勢,爭取女性選民和更多族群的支持。


推荐阅读
本类热门


评论 (0人参与)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