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事热评
中國經濟“穩中有進、穩中提質”
发表于 2016-10-25 01:33 【本報社論】10月19日,中國國家統計局發布了2016年前三季度國民經濟運行情況。經初步核算,前三季度國內生產總值529971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6.7%。分季度看,第三季度增長6.7%,延續了此前兩個季度的良好勢頭。這使得此前一些渲染中國經濟將“硬著陸”、“陷入衰退”等的“失速論”論調已不攻自破。這一成績也表明中國經濟增長所發揮的穩定作用是當前世界經濟不可或缺的。
来源:本報社論
在全球經濟環境依然充滿著不確定性且複蘇乏力的背景下,中國的宏觀經濟表現和世界其他國家橫向比較依然非常亮眼,保持6.7%的GDP增速難能可貴。不僅GDP繼續保持中高速增長,而且不少關鍵性指標都好於預期。中國經濟的穩定增長恰如一顆“定心丸”,對穩定當前世界經濟增長預期起到了重要作用。
世界貿易和投資是世界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但這個引擎正在弱化。據統計,多年以來國際貿易的增長速度都快於GDP的增長速度,自1990年以來國際貿易平均增長率為5.1%,為全球GDP增長率的2倍。自2010年開始國際貿易增長率的下滑已經持續了6年多,2015年國際貿易增長率只有2.8%,2012—2015年增長幅度平均只有2.7%,低於同期世界GDP的增長水平。根據世界貿易組織(WTO)的最新預測,2016年全球經濟將遭遇連續第五年國際貿易增長低於趨勢線的情況,僅增長2.8%,與2015年增幅相同,這將是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最糟糕”的時期。國際貿易增速放緩,與全球GDP增長率一樣低迷,表明國際貿易拉動經濟增長的動力在減弱。
金融危機後,新興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家成為拉動世界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新興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家經濟增長速度高於發達經濟體。發達經濟體複蘇似有若無,對世界經濟增長的拉動力量也在弱化。新興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家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都在60%以上,中國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曾一度高達50%以上。隨著全球經濟的持續低迷,新興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家外部環境惡化,中國經濟也在下行,不過中國經濟對世界經濟增量的貢獻仍然達到了30%左右。盡管中國經濟也存在諸多挑戰,但依然充滿活力。正是基於對中國經濟增長前景的信心增加,美國最大的評級公司穆迪調高了對中國的評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也調高了對中國經濟增長的預期,從原來的6.3%~6.5%調升到了6.5%~6.7%。
目前,中國經濟正處於新舊動力轉換和發展方式轉變的新常態,中國正在實施更為開放的對外政策,構建自貿區網絡體系,正在加快推進“一帶一路”戰略。從投資來看,中國對外直接投資增長快速。不論是從增速還是從金額看,中國對外投資都已經遠遠超過了吸引外資,中國企業開始向全球配置資源。從進出口看,盡管受全球貿易放緩影響,中國依然是全球第一大貿易國。
從消費看,中國消費已經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第一動力。前三季度,最終消費支出對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的貢獻率為71.0%,比上年同期提高13.3個百分點。更值得注意的是,9月份消費品零售同比增長10.7%,創今年以來新高。餐飲消費有所回升,汽車銷售也維持了13%的增長,反映了消費信心的改善。
中國經濟短周期企穩反彈已經得到季度數據的驗證。隨著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培育經濟發展新動能、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等一系列宏觀政策落地見效,中國經濟結構轉型升級效果持續顯現。相關產業稅收降幅收窄,反映化解過剩產能成效初顯。前三季度,采礦業、非金屬礦物制品、有色等行業稅收降幅比上半年收窄。這表明,隨著淘汰落後產能和清理僵屍企業進程的推進,以及煤炭、鋼鐵價格回升,產能過剩行業出現好轉跡象。
在世界經濟複蘇依舊乏力、貿易保護主義抬頭的背景下,中國經濟未來依然會面臨一些外部的不確定性。中國經濟增長所發揮的穩定作用是當前世界經濟不可或缺的。三季度GDP增速表明中國全年的經濟增速將處於6.5%以上,有助於緩和市場對全球經濟疲軟的擔憂。


推荐阅读
本类热门


评论 (1人参与)
最新评论
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