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频道
北京
河南
上海
江苏
大湾区
2024年12月09日
肖像——龙美术馆十周年特展圆满闭幕
2024-05-10 14:48:19
来源:中华商报
浏览量:1272
字体:
点击听新闻

“肖像”作为第四场重要的现当代艺术大展,精选了约300件中国及全球艺术家创作的人物肖像题材作品呈现给公众。

【本报特约记者王炜上海报道】北京时间2023年11月8日至2024年5月7日,由上海龙美术馆馆长王薇策划的“肖像——龙美术馆十周年特展”对公众开放,展期持续6个月,跨元旦、春节、劳动节等节假日。

据了解,自2022年10月起,龙美术馆陆续呈现了开馆十周年特展:“存在于世”“多重景观”“缓步徐行”等,获得广泛认可。“肖像”作为第四场重要的现当代艺术大展,精选了约300件中国及全球艺术家创作的人物肖像题材作品呈现给公众,涵盖19世纪末至今130余年200多位艺术家的创作,以“肖像”为切入点,观众能看到不同时代、不同地区、不同流派肖像艺术的表现形式、内涵的差异及演变。

“肖像”作为一个重要且庞大的创作题材,既有对个体的描绘,也有对群体的刻画;既有展现高超写实技艺的作品,也有展现时代潮流中人物内心世界的创作。肖像不仅仅是对特定个体的面容相貌的复制性描摹,也是对特定人的身份的概括总结,通过不同时代艺术家的观察和技法加以呈现,艺术家的观看方式和表现形式,对每一幅“肖像”作品都起到了直接且深刻的影响。

人与人之间的复杂关系存在于每一幅肖像作品之中。因此,基于肖像作品中存在的“关系”,本次展览不以艺术史为线索,而是在时间线索的基础上以不同时代和地域的对比予以展示,如同一位艺术家在不同时代的肖像创作,以及同时代或跨时代不同艺术家的肖像创作,以期让观众通过对“肖像”的凝视,体会到肖像这一题材创作的丰富性。

据主办方介绍,5月7日(二)为龙美术馆每月一次的公众开放日,“肖像”特展免费对公众开放。当天下午,龙美术馆(西岸馆)还举办两场闭幕论坛。

论坛一: 肖像与时代的精神状况

每个时代选择代表自己的肖像,每一幅杰出的肖像都蕴含着时代的精神与灵魂。

本次论坛邀请了两位杰出的艺术家:喻红张晓刚。他们对时代的敏锐感知和理解转化成画布上的形象,传递着深刻的思索与暗涌的情感。

喻红创作了二十多年的“目击成长”系列,叙述了一名中国女性与她所在的时代之间的深刻关系,她在个体的成长和世界的变化中,不断寻找自己的存在。这是她对生命持续不断的记录,也是一种自传式的绘画,在个体的命运中触碰关于人类状况的议题。

今年喻红在威尼斯举办的大型个展《在尘土中辗转》引起了全球观众的共鸣与关注。她笔下的肖像与这个时代的精神状况密切相关。她分享了如何在时代中感知和描绘众生之象。

张晓刚的创作从“大家庭”系列到《蜉蝣日记》,忠于自己的内心,这些作品不仅仅是一个时代的肖像,也是他个人的“隐语之书”。张晓刚所创作的绘画意象源自个体与集体、私人与公共、记忆与失忆的交汇处,他的画笔重塑了记忆与理解,拥有一种永恒的情感力量。

张晓刚的创作与文学常常密切相关,他的油画和纸上作品各有不同。他分享了自己的探索和情感如何寻找承载之物。他曾说过“伦勃朗的光是上帝之光、神圣之光,卡拉瓦乔的光是人性之光、现实之光、戏剧之光,基里科的光是时间之光,雷东的光是心灵之光。”他分享了如何在肖像的创作中,寻找到“光”。

本次论坛邀请了知名学者姜宇辉,他曾翻译了德勒兹与加塔利共同撰写的当代哲学名著《千高原》,这本书对当代人的精神状况有着深入的分析。加塔利对著名艺术家乔治·康多的后期肖像创作有着深刻影响。与嘉宾们一同探索肖像与时代的精神状况之间的秘密关系。

论坛由策展人、文化学者沈奇岚博士担任主持,一起探讨时代如何触动了艺术家的创作,艺术家如何寻找可以承载情感的独特艺术语言。我们在肖像中寻找时代,也在肖像中理解自身的存在。

▲论坛一照片

论坛二:时代之外:肖像的加法与减法

作为艺术中最古老的题材,肖像在古典绘画中是故事最重要的道具之一,它承载了情节、道德和精神的象征。之后自然写实出现,又忠实地记录了人的外表与容貌,以对抗肉身的消弭,将瞬间化作永恒。在写实之外,肖像亦发挥了它传神与移情的功能,作为时代意志的表述和个体情感的捕捉。面孔、衣着、姿态与身份,犹如剧场和天气骤变的光影,掺杂着现实主义的崛起,引向时代的肖像。

直到现代主义的出现,绘画的自治与个体的自觉,让作为绘画的“肖像”重获生机,之后关于肖像的种种变革也随之展开,它既是对个体与时代的描述,又是描述者个性的彰显。

本次对谈,亦是围绕这段漫长的历史中,艺术家对肖像画所做的加法与减法展开。这些加减既是在时代的公转之外,个体的自转与探索,对于传统的反思与立场,又是个体通过绘画语言和意识地捕捉,重新定义“肖像画”的含义。

论坛还邀请了三位长期从事肖像创作的艺术家:毛焰、庞茂琨、张恩利,由独立策展人崔灿灿担任主持,围绕肖像画从面孔到表情,从主题与语言,从时代到个人之间的关系展开,将我们的目光引向那些时代之外的肖像。

▲论坛二照片

▲作者:陈逸飞《吹单簧管的女孩》1990年布面油彩81×66.3 厘米

▲左起:王薇、沈奇岚、喻红、毛焰、张晓刚、张恩利、庞茂琨、崔灿灿

(本报特邀记者王炜)

来源:中华商报
评论 (0人参与)
评论列表 (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