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频道
北京
河南
上海
江苏
大湾区
2025年08月03日
中美经贸新格局:斯德哥尔摩会谈与中国消费提振双线并进
2025-07-31 12:18:31
来源:本报特邀撰稿人谢建华,美中电商贸易协会创会会长
浏览量:560
字体:
点击听新闻

当世界的目光聚焦于斯德哥尔摩的夏日,一场关乎全球经济走向的博弈正在悄然展开。

当世界的目光聚焦于斯德哥尔摩的夏日,一场关乎全球经济走向的博弈正在悄然展开。这里,中美经贸团队结束了为期两天的第三轮高层会谈。没有戏剧性的“一锤定音”,却也并非止步不前。双方同意就延长即将于8月12日到期的关税休战期继续磋商,这本身就是一种充满智慧的“动态平衡”。与此同时,在地球的另一端,中国正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启动一场深刻的内部经济变革——一场旨在全面提振国内消费的宏大行动。这并非两条互不相干的平行线,而是一盘大棋的内外两面,共同勾勒出中国在复杂国际环境下寻求稳定与增长的新路径。

斯德哥尔摩的会谈,更像是一场精准的“压力测试”。由美国财长斯科特·贝森特、贸易代表贾米森·格里尔与中国国务院副总理何立峰、首席谈判代表李成钢领衔的对话,被双方不约而同地形容为“富有建设性”。这并非外交辞令的空洞重复,而是现实处境的真实写照。在经历了日内瓦共识与伦敦框架的铺垫后,双方都清楚,激烈的对抗只会导致“一损俱损”。美方官员坦言,任何协议的最终签署权都掌握在特朗普总统手中,这为谈判增添了政治上的不确定性。然而,贝森特也淡化了关税战火重燃的可能性,暗示了再度延长90天休战期的选项。这种“悬而未决”的状态,恰恰为双方留下了宝贵的转圜空间,避免了因最后期限压力而做出的草率决定。“稳定、健康、可持续的中美经贸关系不仅有利于实现各自的发展目标,也有利于促进世界经济的发展与稳定。”

当外部环境充满变数时,真正的定力源自内部的强大。几乎在斯德哥尔摩会谈进行的同时,中国国内一场声势浩大的经济提振行动正全面铺开。由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将扩大内需提升至国家战略的核心位置。这并非简单的“发钱促消费”,而是一套精心设计的组合拳,旨在构建一个更具韧性和活力的内循环经济体系。

方案聚焦于“商品消费、服务消费、新型消费”三大赛道,从供给与需求两端同时发力。一方面,通过促进居民增收、完善社保体系、落实带薪休假甚至探索中小学春秋假等措施,让民众“有钱有闲”去消费;另一方面,通过支持汽车、家电以旧换新,发展银发经济、文旅体育、数字消费和低空经济等,创造更高质量、更多元化的消费场景。紧随其后,中国人民银行等六部门联合发布金融支持政策,设立5000亿元专项再贷款,引导金融活水精准滴灌消费领域,为这场深刻的内生性增长革命提供了坚实的“弹药库”。将这两条线索并置观察,一幅“对外求稳、对内求强”的战略图景跃然纸上。中国深知,在与美国的经贸博弈中,最大的底气来自于自身庞大且不断升级的国内市场。一个充满活力的消费市场,不仅能消化外部冲击,更能为中国企业提供创新和成长的沃土,从而在全球产业链中占据更有利的位置。这使得中国在谈判桌上拥有了更多的从容和耐心——我们希望达成协议,但我们也有能力应对各种不确定性。

放眼全球,特朗普政府近期与欧盟、日本等达成的贸易协议,看似形成了某种“包围圈”,但同时也为中美关系提供了参照系。这些协议普遍以15%的关税水平和巨额投资承诺为框架。然而,中美关系的复杂性远超于此,它不仅涉及关税,更牵动着科技、金融和全球供应链的神经。中国在稀土等关键领域的战略地位,以及美国企业在华发展的深度融合,都决定了中美经贸关系无法被简单复制或轻易割裂。

因此,我们有理由对未来抱持审慎的乐观。斯德哥尔摩的“暂停键”并非终点,而是一个新的起点。它表明双方都认识到,对话比对抗更有价值,合作是唯一正确的选择。特朗普总统本人也释放了可能应邀访华的积极信号,这为两国元首的战略引领创造了想象空间。正如中方在会谈中所强调的,中美经贸关系的关键是“向着实现更大程度的互利共赢因势利导”。

前路或许依然曲折,但方向已然清晰。中国通过提振内需,正在为自身的经济巨轮加装更强劲的“内燃机”,这不仅是为了行稳致远,也是为全球经济的稳定贡献一份确定性。当外部的风浪与内部的引擎形成良性互动,一个更加坚韧、开放和充满活力的中国,必将为中美经贸关系乃至世界经济的未来,注入源源不断的正能量。

来源:中华商报
评论 (0人参与)
评论列表 (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