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纪念舒同诞辰120周年暨抗战胜利80周年,"弘扬伟大抗战精神 讲好革命英雄故事"舒同书法作品展9月23日在京举行。活动通过展出这位"马背书法家"在烽火岁月中创作的书法精品,展现其独具一格的"舒体"艺术,弘扬革命文化,传承红色基因。
圆劲婉通的“舒体”书法悬挂在展厅四周,见证着这位“马背书法家”如何以笔为枪,在烽火岁月中挥毫泼墨的传奇。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也是舒同同志诞辰120周年。9月23日上午九时,“弘扬伟大抗战精神 讲好革命英雄故事”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舒同书法作品展及座谈会在人民日报社神州书画院美术馆举行。
本次活动由《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通过展出舒同不同时期的书法佳作,回顾艰苦卓绝的抗战历程,弘扬伟大抗战精神。
舒同书法作品展暨座谈会合影留念。刘后柱摄影
舒同是从革命战争年代成长起来的红色书法家,被誉为“红军书法家”、“党内一支笔”。他独创的“舒体”书法,宽博端庄,圆劲婉通,在中国书法史上独树一帜。
舒同同志(1905-1998)
在长征途中,舒同以笔为枪,在紧张的战事之余书写大幅标语,宣传革命真理。没有纸笔,他就捡树枝在地上划拉;骑在马上,就用手指在裤腿上比划。毛泽东见此情景,笑称他为“马背书法家”。
抗日战争时期,舒同担任八路军总部秘书长。他利用自己的书艺来宣传党的思想,号召和发动群众,鼓舞战士斗志。1937年初,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进驻延安城,毛泽东拟订校训,指名让舒同题写校名“中国抗日军政大学”和校训“团结、紧张、严肃、活泼”。
1939年11月,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白求恩在抢救伤员时因感染在唐县病逝。舒同为追悼大会题写会标“白求恩大夫追悼大会”、灵堂匾额“礼堂”,以及多幅挽联。随后又为白求恩陵墓题词“永远不灭的光辉”。
舒同的书法艺术被誉为“舒体”,从“二王”入手,以颜、柳之楷为本,取各家各体之长。他创立的“舒体”结体上楷、行、草、篆、隶五体各取一分,风格上颜、柳各取一分,何绍基取半分,合称“七分半书”。
这种书体使圆浑之劲,用藏锋之功,寓巧于拙,借古于今,创独特风格。知名书法家沈鹏评价其书法“雄健中不失萧散,规范中充满自由,筋骨森然而意志超然”。启功先生曾为之题赞:“千秋翰墨一舒同”。
作为中国书法家协会首任主席,舒同的开创之功不仅在于凝聚同道、建立组织,更在于他以高远的视野,为书法艺术注入了“为人民书写”的永恒灵魂。
舒同为人民日报创刊40周年题写的“人民之音为人民”
本次展览展出了舒同不同时期的代表作,包括他为“中国抗日军政大学”题写的校牌和校训,为白求恩墓题写的“永远不灭的光辉”,以及新中国成立后题写的“全国农业展览馆”等大幅榜书。
这些作品不仅展现了他深厚的艺术造诣,更折射出中国革命的艰难历程和伟大胜利。在新时代背景下,舒同的书法艺术继续发挥着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的重要作用。
点击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