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1-10 06:42:44
浏览量:685
今年度太平洋西海岸强震与海啸十分活跃,包括:2025年7月29日,俄罗斯堪察加半岛东岸近海发生MW8.8级大地震;今年10月10日菲律宾发生M7.6強震并引发海啸,随后又发生M6.8地震。太平洋西岸诸国政府已采取防震和抵御海啸措施,提高民众对震灾的防范意识。

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称,周日本山田附近海域发生Ms6.8级地震。日本气象厅(JMA)在太平洋探测到6.8级地震后,对该国东部沿海部分地区发布了海啸预警。
该机构和美国地质调查局均表示,震级为Ms6.8地震发生在沿海城镇山田以东约 78 英里处,震源深度略超过 6 英里(图1)。震源深度11.5公里,震央海底振动烈度MMI>6.5度,沿海地区地面振动烈度MMI=4度(图2)。海边城乡居民1.3百万有明显震感。
日本气象厅对日本本州岛东北部的岩手县沿海地区发布了海啸警报,警告称该地区可能会出现超过3英尺高的海浪。该国东北部大部分地区还发布了海啸预警,这意味着海平面将发生轻微变化。
本次Mw6.8地震释放的力矩能量(moment release)为1.889xe19牛顿·米。断层破裂时长(rupture duration)約为10秒。震源双力藕系数 (double-couple percentage) 高达95%,震源机制表明在构造断层上发生剪切滑动(shear slip)为典型的逆冲断裂(revers-thrust shear faulthing)。這是由于太平洋板块俯冲到欧亚板块东部边缘日本岛弧之下,在板块间发生的典型板间地震类型(interplate-type earthquake)。
今年度太平洋西海岸强震与海啸十分活跃(图3)。包括2025年7月29日,俄罗斯堪察加半岛东岸近海发生MW8.8级大地震。此次地震属于大型逆衡区地震,由太平洋板塊與鄂霍次克板块于千岛海沟隐没帶的构造活动引发,为自2011年日本东北地方太平洋近海地震以來全球最強震,为有仪器记录以來全球第六大強烈地震。目前余不断,多次余震震级超过6级。今年10月10日菲律宾发生M7.6強震并引发海啸,随后又发生M6.8地震。太平洋西岸诸国政府已采取防震和抵御海啸措施,提高民众对震灾的防范意识。
日本及其周边地区的地震构造
北美板块、太平洋板块、菲律宾海板块和欧亚板块共同影响着日本及其周边地区的构造格局。这些大板块的边缘划分为若干微板块反映较大构造块体之间的整体相对运动。例如位于日本北部的鄂霍次克微板块、位于日本南部的冲绳微板块、位于东海地区的扬子江微板块以及位于日本海地区的阿穆尔微板块。
日本及其岛屿领土横跨四大板块:太平洋板块、北美板块、欧亚板块和菲律宾海板块。太平洋板块沿鄂霍次克微板块(北美板块的一个分支)东缘俯冲到北海道和本州北部地幔之下。再往南,太平洋板块沿菲律宾海板块东缘俯冲到火山岛之下。这条长达2200公里的太平洋板块俯冲带造就了深海小笠原海沟和日本海沟,以及环太平洋岛弧典型的平行岛屿和火山链。同样,菲律宾海板块本身也沿一条从台湾延伸至本州南部的俯冲带俯冲到欧亚板块之下,该俯冲带包括琉球群岛和南西-圣岛海沟。
太平洋板块和北美板块之间的海底边界位于北海道和本州岛东海岸300公里处的千岛海沟和日本海沟。太平洋板块以每年83-90毫米的速度俯冲到北美板块之下,产生频繁地震活动,这主要是由于板块间界面处的板块滑动所致(图4)。 1958年8.4级埃托罗夫地震、1963年8.6级千岛地震、2003年8.3级十胜冲地震以及2011年9.0级东北地震均属于此类巨型逆冲断层地震(称为板块间地震,Inter-plate earthquake)。1933年8.4级三陆冲地震和1994年8.3级色丹地震则是板内地震(Intra-plate earthquake),分别由俯冲的太平洋板块(三陆冲)和上覆的北美板块(色丹)岩石圈内部的变形引起日本附近发生的大地震造成了巨大的破坏和人员伤亡。由于该地区人口密度高,浅源地震尤其危险。自1900年以来,该地区共发生13次地震(日本9次,台湾4次),每次都造成超过1000人死亡,地震相关死亡总数接近20万人。1995年1月,发生在神户市(人口150万)附近的地震震断了日本中央构造线的南支,造成5000多人死亡。1923年的关东大地震震动了横滨(当时人口50万)和东京(人口210万),造成14.2万人死亡。地震还引发了火灾,横滨90%的建筑物和东京40%的建筑物被烧毁。2011年发生的9.0级东日本大地震,震断了本州岛以东400公里长的俯冲带板块边界,引发的海啸造成超过2万人死亡。
作者:郦永刚,美国南加州大学地球科学系教授,美国南加州地震研究中心资深研究员

点击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