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频道
北京
河南
上海
江苏
大湾区
2025年10月22日
马帮茶道京城再忆,普洱茶香穿越二十载岁月
2025-10-23 01:23:33
来源:中华商报记者沈普芳北京报道
浏览量:694
字体:
点击听新闻

来自茶文化界的专家学者、企业代表以及当年活动的亲历者们汇聚一堂,共同回味那段波澜壮阔的茶马史诗,探讨普洱茶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北京金融街嘉石木茶文化馆内,一块历经二十年时空的陈年普洱茶饼被轻轻撬开,深沉的茶香瞬间弥漫整个空间,仿佛开启了时间的闸门。

2005年行进中的马帮茶队

二十年前,一支由120匹骡马、6位马锅头、37位赶马人组成的马帮茶队,从云南普洱出发,跨越长江黄河,翻越哀牢山、乌蒙山、秦岭、太行山,穿越6省市,历时5个月,徒步4162公里,最终抵达北京。

廿载重聚,茶香依旧

20251018日,北京金融街嘉石木茶文化馆内高朋满座。马帮茶道·瑞贡京城普洱茶文化北京行二十周年纪念活动普洱茶文化神州行启动座谈茶会在这里隆重举行。

来自茶文化界的专家学者、企业代表以及当年活动的亲历者们汇聚一堂,共同回味那段波澜壮阔的茶马史诗,探讨普洱茶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胡明方与兰峰一对老茶友在亲密叙旧

本次活动由中国合作贸易企业协会茶业分会及、云南省茶业协会、北京茶业企业商会、一带一路中国茶文明之旅活动组委会、北京嘉石木集团共同举办。

与会嘉宾包括马帮进京重走茶叶之路系列活动的总策划胡明方、中国改革风云人物、经济学家温元凯教授、北京云南企业商会秘书长马囡囡等茶文化推广者,海洋出版社、美国中华商报、中国新闻社等媒体。

胡明方展示封存20年的进京普洱老茶

马帮传奇,茶道绵长

座谈伊始,胡明方先生深情回顾了二十年前那场震撼人心的文化壮举。历史上,云南马队将商品送至四川,再由四川马队转送陕西,从未有过一支马队从云南一站直达北京胡明方说。

他透露,当年组织马帮时,第一支马队来自丽江,第二支是怒江马队,第三支为腾冲马队,第四支是保山施甸马队,第五支是普洱墨江马队,第六支是勐腊象明马队。出发时共有120匹马,沿途历经艰辛。

八千里路云和月,我仍觉终生难忘。胡明方回忆道,途中马队还遭遇了不少事故,对此我深感愧疚,但好在最终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马帮用脚步丈量着祖国大地

马帮进京不仅是一次文化事件,更是一次爱心之旅。胡明方介绍,在从云南到北京的途中,马帮途经昆明、成都、西安、太原,最终抵达北京。每到一省,便发行1000套普洱茶纪念茶,共募集四百多万元善款,所得收入全部用于建造希望小学。

茶文化传承,当代使命

北京嘉石木集团董事长兰峰表示:二十载光阴流转,马铃声犹在耳畔;八千里茶道绵延,茶香韵深植心间。

他回溯2005年春夏,“11个民族的43位赶马人,驭120匹骡马自普洱启程,穿越五省,历时168天、徒步4162公里抵京。他们以原始足迹丈量山河,以坚韧意志重现三百年前贡茶进京盛况。

嘉石木自2007年成立以来,始终以传播茶文化,振兴中国茶为使命,深耕普洱茶产制销全产业链。作为中国首批五星级茶馆、北京星级茶馆培训基地及云南普洱茶在京宣传窗口,嘉石木收藏有自三十年代号级普洱茶至90年代中期茶、近代山头茶等190余款珍贵老茶。

其收藏体系与马帮茶道的历史脉络深度契合——那些历经岁月沉淀的老茶,正是马帮当年驮运的普洱茶在时光中的延续与升华。

茶文化传播,多方助力

中国星级茶馆少儿茶艺组委会秘书长、茶馆行业办公室代表陈丽萍宣布,普洱茶文化神州行的启动,标志着普洱茶文化的传播将从北京走向全国更广阔的天地。

这是一次更具规模、更深层次的文化远征与产业联动。陈丽萍表示,组委会将推动茶文化在青少年群体中的普及与创新,启动全国少儿茶艺培训项目及大赛。

海洋出版社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唐建军从文化传播角度分享了见解。他表示,作为深耕海洋文化的出版机构,他深感马帮精神与海洋文明在历史中深度契合。

二者皆以坚韧为底色,马帮翻山越岭、航海人搏击风浪,都展现出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精神;都以开放为灵魂,茶马古道促进内陆民族交融,海上丝绸之路推动中外文化交流。

八大处公园与马帮进京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北京八大处公园管理处副主任王莹莹在致词中感慨:“20年前,43位赶马人、120匹骡马驮着5吨普洱茶,历经168天抵达八大处,随后在北京掀起普洱茶热潮。

“10年前,纪念普洱茶文化北京行10周年的雕塑在八大处公园百汇园揭幕。二十年来,八大处从未忘记当年赶马人,游客们也始终铭记这些英雄。

普洱茶发展,创新思路

79岁的著名经济学家温元凯教授从经济学角度,为茶馆模式创新及茶叶现代商业经营提出了建议。

从行业规模来看,茶馆有必要向咖啡等行业学习。我们的茶馆,模式创新迫在眉睫温元凯指出,瑞幸咖啡的品质未必比我们的茶更丰富、更有故事,但人家做到了几万家的规模。

他以国际茶企为例说明:英国立顿茶企的销售超过中国所有茶叶的总和。立顿茶主要从斯里兰卡购买红茶,却能做到如此大的规模。

温元凯强调:茶叶必须进入现代企业运作模式。因此,我希望能与有共同兴趣的人进一步交流,联合起来,推动部分茶叶企业和茶馆向星巴克、瑞幸那样的现代商业经营模式发展。

普洱茶品鉴,追溯本源

在活动的品鉴环节,胡明方详细讲解了二十周年马帮驼茶纪念茶品,并提出了普洱茶行业现存的问题与发展方向。

一款好茶,得清楚原料出处、加工方式,把握关键要素。但当下普洱茶市场,大多缺乏溯源。胡明方一针见血地指出。

他强调,按国标,普洱茶品质和原料产地紧密相关,六大茶类都讲究原产地地理标志,可现在不少标着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的茶,消费者不知原料具体来源。

目前中国无茶叶上市公司,原因之一是茶企没有第一车间,收购的茶叶因种植管理、农药使用情况不同,品质难保。胡明方表示,普洱茶要率先推行追溯概念,做到原料产地与加工一致。

他进一步说明:以西双版纳为例,这里生态环境好,是森林产业,茶树在立体气候下生态平衡,不用化肥农药,像古六大茶山的森林茶园就是顶级生态。

接下来,我们会推出可追溯产品,明确茶的产地和制作者。现在很多茶包装只印茶名不标原料,这要改变。拼配茶也得标注拼配来源,认证信息要清楚。

茶人情怀,薪火相传

嘉石木文化顾问丁戎耕分享了他的感悟:我见过无数新闻现场,可今天这场,却让我感慨万千。曾担任贡山独龙江哨卡第四十三任封山排长的他,有着深厚的云南情结。

进山时,我们雇了49匹骡子,没有马帮根本进不去。有人问我,进山时想什么?我只想着能让23个官兵在一年后换防时,活着出来。

马帮承载的不仅是商业文明,更是家国情怀,证明了深山老林里有最有情怀的中国人。

记者在第一排看到,丁老师从上台开始,眼眶内就涌出泪花,眼眶发红,可以看出,丁老师情动心动。

北京大理企业商会会长阮继林作为马帮人的后代,分享了先辈们的故事:在崇山峻岭、悬崖峭壁间,他们幕天席地,啃干粮、吃野菜,与豺狼虎豹搏斗,以马为交通工具,以茶为交易主体,开拓出迢迢山道。


这不仅推动了边疆各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更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团结与融合。

茶周刊主编安明霞从行业观察者的角度,评价了马帮进京活动的历史意义:过去,我们对普洱茶乃至云南的了解都很少。那时候,普洱茶更多是作为供应北方边疆地区的茶

直到马帮进京活动开拓了北方市场,普洱茶才承担起重要使命,也正因如此,如今在中国六大茶类乃至所有茶品中,普洱茶成了消费者最为熟知的品类。

普洱茶品鉴,感受时光

活动现场,嘉宾们品鉴了包括澜沧古茶00852005年马背驮茶/易武在内的两款特色茶品。

澜沧古茶0085因其限量生产与稀缺性,成为收藏界可饮可藏的瑰贝,限量款更因原料稀缺,被誉为普洱茶中的拉菲

2005年马背驮茶/易武则是一款具有历史意义的纪念茶。它以云南古六大茶山(易武、倚邦、革登等)的野生古树茶为料,由资深制茶师手工石磨压制,再现2005年马帮驮茶进京的史诗征程。

20年陈化,当年苦底已转为甘甜,砂感成珠,茶汤金黄透亮如琥珀,入口甜醇厚滑,樟香、蜜香与果酸交织,回甘持久,喉韵清凉。其耐泡性极佳,十泡后仍余甜香,叶底柔嫩舒展,活性十足。

北京金融街嘉石木茶文化馆外,秋风拂过,仿佛还是二十年前那群骡马颈间的铃铛在轻声作响。

茶室内,普洱茶香氤氲中,胡明方的话语掷地有声:说真话、做真事虽难,但只要做就能成功。20年前能把马帮驼茶带到北京,如今也能推动行业变革。

普洱茶文化神州行即将启程,新一代茶人已做好准备,让这杯穿越千年的普洱茶,继续在神州大地飘香

我们向马帮茶客致敬!

我们向中华茶文化传承人致敬!


来源:中华商报
评论 (0人参与)
评论列表 (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