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频道
北京
河南
上海
江苏
大湾区
2025年10月22日
杨洁勉新著:《世界百年变局和全球重塑格局——二战结束80周年的思考和展望》
2025-10-23 01:11:35
来源:中华商报
浏览量:820
字体:
点击听新闻

本书以“世界百年变局和全球重塑格局”为主题,系统分析了国际关系和全球发展的历史进程和未来趋势。作者从战争与和平、经济科技、文明互鉴、国际体系和未来方向五个方面展开讨论,结合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深入探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80年来人类社会的变化发展历程及其内在逻辑。


纵观人类社会数以百万年计和国家社会数以千百年计的发展历史,总的趋势是在充满曲折的进程中不断走向进步,人类对自身内部及其  与外部关系的认识和改造也在逐步深入和不断拓展。


80年前结束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启了当代国际关系,世界各国痛定思痛,决心以最大的努力防止发生第三次世界大战,防止了美苏冷战、地区战争、局部冲突和国家纷争破坏世界的基本和平。时下,界进入了动荡变革时期,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形势正在超越  时空朝着多维方向加速发展,安全、政治、经济、科技等各类全球性挑战层出不穷且愈益深化,国际体系和国际机制却严重滞后或失能,国际社会需要在变化的关键时期做出正确的战略选择。

不言而喻,良好的愿望和向往的愿景与实际形势和现实境况总是有差距的,而且往往还是相当大的差距。世界形势和国际关系的正向发展往往是在反复的逆向曲折后才能继续向前,包括国家和非国家、实体和虚拟的各类行为体都在思考和探索应变之道。习近平总书记则应时而动,发出了发展、安全、文明的  “三大全球倡议”,为回应世界之问、人民之问和时代之问而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为此,作者虽然驽钝不才,还是试图从专业的角度,努力研究认识、适应和改造世界三者之间的内在逻辑、理论关系和哲学意蕴等。不言而喻,认识世界有助于人类的安身立命,适应世界才能与时俱进,改造世界则是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马克思强调:“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作者在撰写本书的过程中的以下三点体会或可称为“或有一得的愚者千虑”。

首先,认识世界需要立足实际和基于实践。我们所处的世界拥有历史、充满现实和走向未来,它是实实在在的研究对象,不能在实验室创造,也不能在幻想中予以建构,而是需要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加以分析和认识。人类社会及其在特定阶段形成的国际社会具有自身的发展周期和阶段起伏,因此对它的研究需要超越个体生命和政府任期而尽可能地予以全面认识、客观认识和深刻认识。法国国王路易十五  (17101774年)“死后哪怕洪水滔天”的乐在当下,及西班牙和英国的“日不落帝国”的实质都是错误认识世界的极端反映。“历史终结论”之所以错误,就是因为它的停滞性和绝对论。

其次,适应世界需要顺势而为和乘势而上。孙中山先生指出:“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其者昌,逆其者亡。”在多数情况下确实如此。但是适应世界不是无所作为或守株待兔。一要站在历史的正确一边。温斯顿·丘吉尔可以说集正确和错误的立场于一身。他在二战期间出任英国首相,站在反对法西斯的历史正确一边,因而在极其困难的内外条件下取得了胜利。但他在二战后再度出山时无视世界反殖反帝的浪潮,  “不是为了主持大英帝国的解体”。当然,他最终落得“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稍”的下场。二要抓住历史机遇和顺势而为。国际时势特别是有利时机很可能稍纵即逝,因此需要具有历史敏感性,在风起于青萍之末时就能下先手棋而赢得主动。诸葛亮在“隆中对”中从天时、地利、人和分析了当时群雄逐鹿的局势,并为刘备集团提出了未来发展的战略,在历史上留下了千古佳话。三要善于避势和敢于造势。不是所有国家、群体或个人都有幸运或良机,因此就需要在不利的客观环境下做出主观努力,即使一时难以做到逆势上扬,至少也能坚守阵地和蓄势待发。纳粹德国攻陷巴黎后,流亡伦敦的戴高乐将军在绝望的处境中依然持有希望。他在BBC发表了号召法国人抵抗纳粹德国的简短演讲,并宣布成立“自由法国”,将同法西斯的斗争坚定继续下去。戴高乐身上“不可动摇的信仰”和“光芒四射的希望”最终带领法国人民走出战争的阴霾

第三,改造世界需要坚持不懈地长期努力。改造世界,谈何容易。1972年毛泽东回答尼克松说:“我没有能够改变世界,只是改变了北京郊区的几个地方。在个人层面,大家都要树立  “天下兴亡,匹夫有”的家国情怀,发扬累土成台和愚公移山的精神,在改造世界的宏大目标下从自己做起,把身边的事做好。这就是古人所说的“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约翰·肯尼迪有句名言: “不要问国家能为你做什么,而要问你能为国家做什么。在专业层面,研究国际问题的专家学者需要密切联系理论和实际,深入研究相关目标、途径、方式、原则和理论等,以专业服务改造世界。在国家层面需要持续推进。就中国而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更是需要代代相传。邓小平指出:“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还需要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需要我们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 就世界范围而言,更是任重道远,需要整个国际社会在共同 目标下坚持不懈地共同努力,改造世界和创造美好的世界。

(摘自《世界百年变局和全球重塑格局》导论)


作者简介

杨洁勉,教育学博士,曾任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党组书记、院长,现为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学术咨询委员会主任、研究员,兼任外交部外交政策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家社科基金评审专家组成员等。曾获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授予的“上海世博会先进个人”“上海市杰出专业人士”称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研究重点为大国关系、国际体系、全球治理和中国外交等。

来源:中华商报
评论 (0人参与)
评论列表 (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