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0-29 13:03:52
浏览量:985
金融街论坛有潜力成为全球金融治理与创新思想的重要策源地。要实现这一目标,关键在于主办方能否以更开放、更包容、更自信的姿态,来运营和打磨这一平台。

今年,我们《中华商报》有幸首次受邀,正式参与报道北京金融街论坛。作为中国金融界一年一度的盛事,亲临现场,我们既感受到中国金融中心跳动的强劲脉搏,也产生了一些深切的感想与迫切的期待。
纵观十四载历程,金融街论坛的进步有目共睹。论坛规格不断提升,议题设置愈发前沿,国际元素也显著增多。据悉,本届论坛吸引了近600名中外媒体记者,其中不乏众多国际知名媒体的身影。这种开放的态度,是金融街论坛迈向世界级平台的坚实基础。
然而,站上更高的起点,也意味着面临更严峻的挑战与更宏大的命题。在当前全球经济格局深刻变革的背景下,中国金融如何更深度地与国际接轨?如何增强我们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的话语权与影响力?如何将中国的金融政策、市场动态和商业机会,更清晰、更精准、更广泛地传播给全球受众?这些问题的答案,很大程度上与像金融街论坛这样的高端对话平台能释放出多大的能量息息相关。
我们坚信,金融街论坛完全有潜力与迪拜投资论坛、香港亚洲金融论坛、博鳌亚洲论坛乃至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等国际顶级论坛相媲美,成为全球金融治理与创新思想的重要策源地。要实现这一目标,关键在于主办方能否以更开放、更包容、更自信的姿态,来运营和打磨这一平台。
为此,我们谨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其一,构建常态化、机制化的媒体交流生态。 我们建议,可由论坛主办方牵头,联合主要金融机构与权威媒体,共同组建“金融街金融媒体俱乐部”或“金融记者沙龙”。这不仅是在论坛期间为记者提供工作便利,更应成为一个常设机构,定期组织背景吹风会、专题研讨和深度访谈,让中外媒体与中国金融决策者、实践者保持持续、深入的沟通。这将是汇聚全球媒体智慧、构建稳定信息渠道的关键一步。
其二,打造辐射全球的金融资讯媒体中心。 论坛期间,应设立功能完善的媒体中心,提供包括多语种资料、专业速记、嘉宾采访协调等一站式服务。从长远看,更应着力于将金融街论坛本身,打造成为一个永不落幕的“金融资讯高地”和“金融内容原创中心”,源源不断地向世界输出高质量的中国金融资讯与分析,掌握中国金融故事的叙述主动权。
其三,将“开放”进行到底,以自信赢得尊重。 开放的更高境界,在于流程的规范与信息的透明。除了核心闭门会议需明确规则并提前告知外,应尽可能扩大对媒体的开放范围。一个自信的论坛,乐于让多元的声音在规则内进行充分的讨论和报道。这种基于专业与互信的开放,才能真正提升论坛的国际公信力和吸引力。
妙龄十四岁的金融街论坛,正青春,当奋发。
我们期待,一个更加海纳百川、思想激荡的金融街论坛,能够成为中国金融走向世界舞台中央的加速器,不仅汇聚资本的力量,更能引领思想的潮流,最终成为具有全球价值的金融盛事。
让我们共同期待,北京金融街,锻造成为真正的“世界金融场”。
中华商报记者沈普芳
2025年10月29日于北京金融街
点击登录